探究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尝试

发表时间:2020/4/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5批次   作者:古丽娜孜·吾拉斯别克
[导读] 小学数学具有复杂和抽象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学生学习效果参差不齐,有的掌握的快,有的掌握的慢
        摘要:小学数学具有复杂和抽象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学生学习效果参差不齐,有的掌握的快,有的掌握的慢。加上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基础不同,最后的教学效果差别很大。针对这样的现象,为了确保每个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必须采取分层教学的办法,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吸收到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尝试
前言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不同,如果大家都是学习一样的内容,做一样的练习,那么难免学习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学习好的学生重复很多自己已经熟练掌握的内容。为了让后进生能够把基础打好,让尖子生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让中间的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提高,分层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
一、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 ,合理制定分层目标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前,首先要做的是熟悉每个学习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基础,认知水平,自觉性等等各种影响学校效果的因素。把这些因素进行摸底之后跟学生谈心,交流,之后根据结果分为A、B、C三组。具有一定基础,学习能力强,反应灵敏,能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分到A组;有一定基础,勤奋踏实,有学习意愿,但是需要老师和家长鞭策,部分知识点不扎实的分到B组;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不强,学习习惯较差,需要从基础学起,先把基础打扎实,学习习惯纠正过来的分到C组。
        在对学生分完组后,需要做的就是去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可否认的是,教学目标决定了老师的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因此作为老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和大纲,充分了解到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难点,现阶段应该达到怎样的学习水平。在教材和大纲的指导下,根据每组同学的不同情况,分析出他们现在掌握了哪些知识点,还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掌握的程度是什么,哪一块需要加强,哪一块需要多加练习。在制定目标的时候,需要分为三个目标,一个是基础目标,是大纲和教材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的基础应用。第二个是中层目标,是大部分学习经过努力可以掌握到的简单的扩展应用。第三个是发展目标,是基础比较好的学生需要掌握的较复杂的综合应用。老师需要做的是把这些内容都要讲给学生,但是每个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不同。对于C类学生,掌握基础目标是他们的目标,B类同学,先达到中层目标的要求,再接触一些综合应用类的题目。A类学生,对他们来说,尽快掌握基础和中层的应用,腾出大量时间掌握发展目标下的题目。
二、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看见希望
不同学生的教学目标,老师要自己提前制定好,做到心中有数,与此同时,在制定完成之后,一定要把每个同学是哪个组的单独通知到,并且聊一下他们自己需要老师如何帮助他们,给他们讲清楚之后老师是如何帮助他们的,之后的学习重点在哪一块。老师要做好思想工作,确保学生是有信心达到目标的。


每个学生的情况是不同的,即便是分在一组,成绩差不多,但是每个人的性格,学习习惯,都是有很大的差异,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老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同样的一个教学内容,C类学生只要可以达到记住知识点,能够简单应用就可以了,比如对于面积的计算,C类学生只要能够记住计算面积的公式,并且给他们公式上的参数,能套进去算出来就行。但是对于B、C类学生来说,就要能够掌握更深层的应用。对于思维活跃,但是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来说,要采用鼓励的方式,引导他们多加练习,并且联系家长,和老师一起做好作业的督查工作。对于没有信心的学生,要多加关注,让他们知道老师一直陪着他们,帮助他们学习。一定要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让他们首先自己愿意学习,这样才有学好的可能。可以多找方法,比如比赛,做活动,等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愉快地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合理地进行分层教学,优化教学环节
对于学困生也就是C组的学生来说,给他们制定的目标不能太高,确保他们努力学一段时间是可以够到目标的,这样在短时间的学习他们能看到效果,才有继续学下去的信心。建议可以在前期给他们铺一下基础知识点,通过大量的练习,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在掌握的差不多的时候,进行一个测试,测试的题目全都是这一段时间学的基础知识点的题目,这样在测试完之后,让他们体验到学习也不是那么难,只要掌握了该掌握的内容,就能拿到好成绩,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C类学生,老师要做到是通过各种方式鼓励他们,推着他们去学习,并且对于学习结果给与及时的反馈,让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对于C类学生,一定要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教,在把知识点都攻克,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才能慢慢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在前期不用做难题,全部做简单的题目 ,有了基础之后,才能谈应用能力与理解能力。
对于B类学生,他们的基础能力有,但是并不是特别牢靠,建议查漏补缺,把基础薄弱的地方攻克下来,确保基础知识不丢分。可以给B类同学成立学习小组,有的人这个知识点掌握得好,有的人那个知识点掌握得好。大家相互查漏补缺,既提高了学习效果,又提高了学习能力,还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大家相互监督,相互比赛,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对于A类学生来说,主要是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学生本身的基础知识点没有问题,基础运用也没有问题,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先摸底,先做较难卷子,在做卷子的基础上,把不会的题目类型整理出来,有针对性的解决。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基础类的可以直接看一下,不做就行,把经历放在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上。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引入分层教育模式,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让每个人都能得到他们需要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更有效的学习知识,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找到他们各自的闪光点,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得到学生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闫倩倩.探究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生活教育,2017:93.

【2】朱宏程.探究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尝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1):201.

【3】欧阳兰芳.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2):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