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计算教学贯穿小学六年学习的始终。小学的计算教学包含了口算、估算、笔算、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计算等,是小学生数学学习最基础的部分。然而各年段的学生在计算的正确率上都存在不同情况的问题。由此笔者总结了平时计算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给出具体的提高计算教学课堂实效及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策略[1]。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问题与策略
小学数学中的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实用性。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相关的内容本身占了教材总体内容的30%以上,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都需要运用计算。小学数学试卷中,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一般占75%以上[1],运用“计算”考查学生的数学知识具有广泛的实践基础。然而根据质量检测结果,我国小学生笔算乘法的正确率为76%[2]。现在学生口算、速算、巧算的能力比之前降低,同时学生的数感、数学思维能力、学习兴趣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总结分析了计算教学的几个误区。
一、计算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1.计算教学中对学习算理算法时间安排不当。一种是:过于偏重算法的学习,对算理教学一带而过,学生对算理一知半解。第二种是:过于偏重算理的口头表达,一节课用大量时间让学生反复说算理,没有保证课堂计算量,基本计算能力没有形成。
2.口算、估算意识淡薄。只是在对应的口算、估算课上运用,没有在其他计算教学的课上渗透口算、估算的方法。如在小数除法中1.2÷2.2,结果是循环小数,而出错的结果中有。学生没有形成用估算的意识检验一下1.2÷2.2的商小于1。
3.缺乏对学生计算习惯的重视。一说到计算出错,原因如抄错数、符号看错、运算顺序看错、漏点小数点等等,都一概归为太粗心了。在计算教学中对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没有规范、细化、形成模式。
二、计算教学中的方法和策略
1.合理设计计算教学课堂,形成教学流程
小学不同年段对于计算教学的方式方法虽有差异,但对于计算教学课的要求: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算理是算法的依据。计算教学中要将“算理”与“算 法”整体规划,从而达到循“理”入“法”,以“理”驭“法”[3]。笔者根据本校各年段计算课例探索出计算课教学流程:师创设情境→学生列算式→师讲解算理→生理解算理→反馈交流算法→自主选择算法。
2.沟通知识间联系,善用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来引导
计算教学中前后知识联系比较密切,每一节计算教学内容不是单一独立的课,应把教学内容置于整体的知识体系中[4],从全局出发,联系学生的旧知,及后续知识的要求,更能把握住一节计算课的核心与本质。
结合笔者执教“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加法为例,学生在二年级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对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在学习本课时可通过类比、迁移的方法进一步熟悉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熟练计算技能。为后面学习多位数连续进位加、退位减奠定基础。
又如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算理的基础:商的变化规律。算法的基础: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然后利用迁移类推计算。找准知识的起点,促进知识迁移是本课的关键。
3.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
(1)加强口算。口算形式可以是①课前3分钟口算;②听算;③开火车;④视算;⑤直接笔答;⑥抢答;⑦同桌你问我答等。形式有趣多样,方法简单易行,数量由少到多循序渐进。要想口算熟练,表内乘除法达到张口就来。常用数据、特殊数字乘积要熟记。
(2)重视笔算。重视笔算教学中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笔算加、减、乘法时,每一步得数表示多少?写在什么位上?除法的商写在什么位上?表示几个一就写在个位上,表示几个十就写在十位上,以此类推,与除数是几位数无关[2]。在教学笔算时要注意:①书写规范;②笔算过程清楚;③自觉验算。
(3)学会估算。在平时教学中加强估算教学,①在计算教学中渗透估算思想;②在解决问题中给学生空间用估算方法思考;③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4)熟练简算。“简便计算”有助于培养学生选择合理算法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能否进行简便计算:先看符号特征再看数字特征,最后选择合理的运算定律。要保证不影响结果的前提下,灵活处理运算顺序。
4.精心设计练习,注重多种练习形式相结合。
(1)设计的练习内容有针对性,层次性。如笔算多位数加减法时,学生在连续进位加、退位减易出错,又如小数除法中商中间有0易错;布置的练习题目要偏重于易错题型。注重专项训练与对比训练相结合;基础练习与综合练习相结合。在练习时添加一些有趣的活动,诸如小竞赛、小游戏等。
(2)重视错题分析。如笔算92÷30,把商3写在了十位上,或商30,要去努力读懂学生出错原因,帮助学生在自己认知起点上得到发展。另外,关注计算练习后的反思。引导学生分析计算错因,是算理不清、亦或是格式书写等原因,有助于提高学生计算的效率和思辨能力。
(3)练习要注意多次的反馈。如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一直容易混淆。把64×125×25错误=(125×8)+(25×8);(8×0.4)×2.5错误=8×2.5+0.4×2.5。这部分同学抽象能力薄弱,因此对于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理解要从生活实例、几何直观等形式辅助,如3个苹果+5个苹果=几个苹果,那么3个8+5个8=几个8。
5.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方法
在计算前要做到: 严格按要求格式书写,数字要工整,不潦草,相同数位要对齐,抄题后要校对,做到不错不漏。在计算时要形成习惯:一看,看符号特征;二定,确定运算方法和顺序;三算,仔细计算;四查,查有无抄错数字和运算符号;查运算顺序;查结果是否正确等。
三、结语
作为一线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规律性、重复性的问题。要善于寻找原因,积极探索解决的方法。计算能力作为小学数学的基本技能,教师要反思在计算教学需要改进之处,不断实践才能有效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有助于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梅芳.关于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D].2007.
[2]王永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数与计算.专题讲座.2016.
[3]蒋敏杰.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7).
[4]邓晗.改进小学口算教学的策略研究[D].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