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我校对教师的技能考核不再以公开课的形式来评定,而是通过编制测试题的方式进行考核。测试题是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工具。在发展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立足学生主体编制测试题,促进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积极自主探索,实现应用知识,从而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测试题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新理念的感召下,按传统的教学理念设计的小学数学练习已适应不了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因此,数学试题的编制应当以此为指导,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突出数学的实践和运用,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编制小学数学测试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立足基础知识,构建知识形成过程
基础知识是构建学科体系的基石,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发展的起始阶段,教师在编制测试题的过程中应立足基础知识,为学生合理设计题目,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消化,并在学习、生活中灵活运用。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指简单实用且易于理解的常识性知识,如加减乘除基本法则,几何图形特征,各种概念、公式等。教师在利用测试题考查知识点的过程中,首先要立足基础,帮助学生做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在基础题目设计中,教师应注重以下两点:其一,科学设计测试题的“深度”和“难度”。例如在编制测试题“有几支铅笔”的过程中,教师应立足“5以内加法”的教学目标,利用图片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1+2=3、1+3=4、1+4=5、2+2=4、2+3=5、0+5=5”等题目的计算,以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加法的概念;其二,应注重基础知识量的控制,平衡不同层次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需要。如在“5以内加法”的测试中,教师可以侧重学习能力中等和偏弱的学生,适当增加一些基础性题目,帮助学生巩固加法知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知识的形成是一个逐渐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第一次接触陌生知识点,必然会出现理解困境,这时教师可根据知识形成轨迹编制测试题,确保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形成的最终结果,更能够在循序渐进的探究中理解知识形成过程。例如,在编制“位置与顺序”的测试题时,根据学生的座位情况,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境,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位置思考“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并尝试绘制自己周边座位的位置图。这样的题目,更加关注学生在知识探究中的体验与思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二、注重实践性和探索性
编写试题除了要注意合理性和科学性外,还要注重实践性和探索性。因此,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探索性,操作性的题目,让学生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可以有效地促使数学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如:(1)画一个直径d=3cm的圆,再求出圆的周长和面积。(2)按要求画出看到的图形。
这是两道操作型的实践题,第一题要求学生先画出一个直径d=3cm的圆,再求出圆的周长和面积。除了考查学生的的动手能力之外,还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题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同角度观察图形得到的平面效果图不同,并要求把看到的图形画出来,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在一道题中得到体现。除此之外,数学试题还应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合适的数学情境之中展现他们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展现他们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编制试题时可以提供一些深层次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向知识的更高处发展,给学生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
三、注重实践探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编制测试题时,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具有探索性和实践性特点的题目,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探索性测试题的编制中,应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1.层次性原则,即实践探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师从基础入手,设计难度层次不同的题目,以引导学生逐渐进入到实践情境中自主学习。
2.有效性原则,即实践探索测试题目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教学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在学生完成实践探索后可以对照目标进行检验、评价,明确探索过程是否有效。如在“周长”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正方形与长方形,并要求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其周长。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完成数据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教师要求各组代表对实践探索过程进行描述、总结,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最后评价各组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
3.拓展性原则。实践探究性题目相对开放,因此,教师测试题的编制不应局限于对教材知识的探索,而是可以从广阔的视角促进学生的创新思考。如学习“垂直与平行”后,教师对教材相关题目进行改编,为学生设计了以下两道探索题:(1)图中马路两侧可视为一组平行线,请问从A点横穿马路,怎样走路线最短?为什么?把最短的路线画出来。(2)小明要横穿到马路对面的超市购物,如果所处地点为A,请问如何才能尽快到达对面超市,设计一条路线,并在图上画出来。这样的题目更加灵活、开放,且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更易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四、体现生活性和严谨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因此试题的编制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堂中接触的数
学模型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编制试题时教师不要局限于现成的题目,要拓展思路,善于积累,平时可以把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现实素材收集起来,应用到编制的测试题中,使学生感受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例如,(1)笑笑在银行存了20000元人民币,定期三年,年利率是2.70%。到期时,银行应付给笑笑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2)小红的卧室面积是16平方米,用边长为8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如果每块砖20元,需要多少钱?(3)超市的奶糖0.5千克卖4元,水果糖买1.25千克送0.25千克卖10元,哪种糖便宜?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题材,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情景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数学意识。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测试题的编制质量影响着教学评价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主体编制测试题,促使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实现自主探索,达到学以致用,从而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建.小学数学试题编制“四策略”[J].小学时代(教师),2018(7):81.
[2]李浩.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研究(五)———常用试题的编制要点[J].小学数学教育,2018(3):3-7.
[3]祝涛.例谈小学数学试题编制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8(12):38-41.
[4]许莫.关于小学数学试题编制的一些尝试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