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基于分层设计有关思考

发表时间:2020/4/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5批次   作者:张勇
[导读]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如果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
        摘要: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如果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在提升学生意识水平的同时,将对其逻辑思维、运算能力等基础素质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繁琐的教学理论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部分学生已经对初中数学作业产生了抵触心理,本文从现阶段的初中数学作业教学活动出发,探讨如何实行分层设计。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要将数学作业从“障碍”的角度转化为“阶梯”,就要对书写作业的表达形式进行重新设计,重新考虑习题、探究等板块在作业整体中的占比,实现抽象理论的具体化、应用化,以数学作业为核心,全面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学生分层,因材施教
        在初中数学教学环节,为了按时按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教师依旧采取“一把抓”的教学方式,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关注的重点在于“课程进度”,而不是“学生认知”,在这种情况下,相关教学活动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不同学生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之间存在差异,如果采取不加分别的教学方式,在后续教学发展环节,一些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会与当前阶段的教学活动严重脱轨,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下降。
        在“分层设计”理念下开展作业设计工作,教师应对数学作业的主要完成者——学生——进行分层,围绕“因材施教、能力为先”的教学理论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教学任务[1]。在教学环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对学生进行分层,在帮助学生切实了解个人能力的同时,围绕“因材施教”这一理念布置作业。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分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将其分为A层,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更要适当向学生施压,要求其完成探究任务,以人教版教材《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的相关教学为例,在向学生布置任务之后,教师应为A层学生额外布置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的数学跃迁能力;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B层学生,教师应要求学生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任务,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C层学生,教师应适当降低作业难度,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概念为核心,提升学生的记忆力与学习能力。
        二、作业分层,循序渐进
        数学课程具有极强的层次感,在同一章节的教学活动中,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学生能够接触到更为复杂的教学知识[2]。

在布置作业时,如果教师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而是将所有的教学知识混为一谈,相关教学活动则无法展现出教学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完成作业的难度会直线上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幅消耗。在作业设计环节,教师应与学生建立积极有效的互动,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同时,落实数学分层设计,采取逐步推进的教学方案。
        以人教版教材《勾股定理》的相关教学为例,在初始学习环节,部分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勾股定理的具体定义,为了帮助学生更为牢固的掌握相关教学知识,教师可布置较为简单的数学作业,如勾股定理的基本定义、勾股定理的应用等;在学生掌握了勾股定理的基本应用技巧之后,教师可及时引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相关教学,并围绕新的教学内容布置作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不同的环境下,二者的应用范围是否存在差异?分层设计是一种较为领先的教学理念,将其应用到作业设计环节,就要对作业的难度、要求有一个整体把控,客观推进,带动学生思维发展。
        三、数量分层,举一反三
        部分教师在向学生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依然没有摆脱“以量取胜”的错误思想,其肤浅的认为数量的增加就代表质量的提升,但过多的作业反而给学生造成了额外压力[3]。在分层实际理念下,要展现数学作业的实际教育价值,就要注重数量与质量的有机结合,合理推进,帮助学生逐渐接受数学作业,消除其对于数学作业的抵触心理。
        对于初中生来说,其自我调控能力尚未完全发展,一旦教师布置下过多的教学任务,学生可能会产生较为强烈的抵触心理。教师应对数学作业进行分层,逐步加量,提升难度,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以人教版教材《锐角三角函数》的相关学习为例,在完成教学工作之后,教师可采取逐步加量的策略,在初始阶段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为核心布置学习任务,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推进,教师可适当提升教学难度,如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锐角三角函数的相关应用等。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逐步加量,慢慢提升教学难度,启发学生的个人智慧。
        结束语:
        分层设计是推动数学课程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对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时,教师不仅要保留分层设计的应用价值,还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基本规律,帮助学生逐渐适应作业要求,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颜丹萍.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探微[J]. 新课程导学, 2017(2).
        [2]姜倩. 初中数学作业有效分层设计方法研究[J]. 成才之路, 2017(3).
        [3]王旭东.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与评价[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7(11):154-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