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张军

发表时间:2020/4/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5批次   作者:张军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智力水平也就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这就给每个教师提出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现代化科学知识,而且要把学生培养成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确实做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那么,教师如何通过明理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此谈些教学体会:
        一、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如教学义务教育十一册教材中“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让他们将圆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如此多次,让学生观察在圆纸片上看到了什么?学生精力陡然集中,都想看看圆纸片上有什么?一生发现:圆纸片上有折痕。另一生又发现:圆纸片上有无数条折痕。老师表扬两生观察仔细。其它学生倍受鼓舞,纷纷发言:圆面上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折痕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时,老师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交点叫什么?折痕叫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并熟记。要学习在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了,老师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自己手中的圆纸片和同学手中的圆纸片的直径和半径,启发学生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得出结论。要画圆了,老师还是不讲画法,让学生先去画,满足他们操作圆规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画圆的方法和步骤。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教学效果好。
        二、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如教学义务教育十一册教材中“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让他们将圆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如此多次,让学生观察在圆纸片上看到了什么?学生精力陡然集中,都想看看圆纸片上有什么?一生发现:圆纸片上有折痕。另一生又发现:圆纸片上有无数条折痕。老师表扬两生观察仔细。其它学生倍受鼓舞,纷纷发言:圆面上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折痕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时,老师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交点叫什么?折痕叫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并熟记。要学习在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了,老师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自己手中的圆纸片和同学手中的圆纸片的直径和半径,启发学生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得出结论。要画圆了,老师还是不讲画法,让学生先去画,满足他们操作圆规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画圆的方法和步骤。

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教学效果好。
        三、学会数学思维方法,感悟数学思维。
        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类比与猜想等是数学思维过程中运用的基本方法。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强调了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类比、归纳、猜测等探索、发现性的思维活动。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常见的数学思想有:数学化、模型化、化归、单位、函数、整体、运动变化等。教学时,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对特殊实例的观察、试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成探索推理的过程中,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看到知识背后负载的方法,蕴涵的思想,并结合具体环节点化学生领悟这些思想和方法,那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才是生动的鲜活的、可迁移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质的飞跃。这也正显示出恩格斯所说的“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的断言。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中,引导学生运用类比与猜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反思、感悟出数学的化归思想和猜想验证思想。首先,要求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通过把平行四边形进行切拼转化的方法,这是用化归的思想,把新的图形转化成已知公式的图形。这为学习圆的面积提供了内在的类比逻辑,在推导圆面积公式时,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行空间直接猜想,再组织学生进行归纳活动。由此得出圆面积计算公式。通过这样的先设想,再组织实验验证,使学生经历一个由大胆猜想到小心求证,由直觉思维发现到逻辑思维求证的科学家工作过程。
        四、动手操作探究过程
        皮亚杰说过:“动作性的活动对儿童理解空间观念具有无比巨大的重要性。”数学知识产生于生产生活的操作活动,具有培养人们创新思维活动独特的优越性。因此,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动手操作活动有:画一画、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好胜心强等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操作,独立思考、激起联想,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且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多层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种个个参与、人人动手的操作活动,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更有利于激起创造区域的活跃,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