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发表时间:2020/4/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5批次   作者:李雪连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小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小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强化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现阶段,如何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首要课题,并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就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德育教育;心理健康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受到社会和人民的广泛关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在小学教育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教育计划,明确教育目标,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渗透到学生群体中,缩短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时,实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效整合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有更为清晰正确的认知
        小学生的年龄偏小,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知识结构都不够丰富,这体现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不够成熟的心理层面。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行为是表现个人心理的重要方式。由于小学生各方面都不够成熟,缺乏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这种问题对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当前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各种违纪行为的成因,使教师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不断成长的阶段,其思想观念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要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从而稳步提升小学教育的效率。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往往是通过行为来表现的。如果学生在与他人相处时态度比较敏感,很容易影响健康发展。因此,正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实施道德教育,可以保证教师积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助于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促进学生得到科学的教育。
        (二)有助于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实施
        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教师主要采取以叙述为主的“灌输”方式,重视德育知识理论的输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产生了学生的内在冲突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在德育中适当整合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疏导和宣泄的灵活运用,使学生主动接受教育,从而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此外,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好老师、好朋友,及时解决和疏导学生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使学生放松身心,增强德育效果。
        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逐步介入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真正树立健康的心理,同时整合德育,运用疏导、宣泄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更积极地认识到教师的指导作用。师生在相互了解的过程中,可以加强精神沟通,逐步消除心理负担,使被动变为主动,努力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二、探究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学的有效整合的教学策略
        (一)基于科学教学内容的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实践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兴趣、习惯和行为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默默接受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寒暑假,教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发展方向,体验现实生活中的快乐和痛苦。如开展“清洁工人一天”、“我是交警”、“参观博物馆”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发挥社会作用,培养学生自觉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意识,实现道德素养的自我提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教学技术和教学设备应用于小学教育,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小学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心理动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比如,教师可以成立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交流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向小组分担学习障碍和生活压力,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教师可以向传播群体发送更多有价值、积极的信息资源,提高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真正实现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
        (二)基于家校联合情形下的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家庭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对学生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应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家长的引导作用,实现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成长动态,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提高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与家长的关系,是否存在打骂行为。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家庭的生活状况,制定有针对性、有计划的教育模式,开展科学的心理健康咨询,树立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定期举办家长和孩子的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探索更适合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方式,促进中国教育的快速发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素养。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德育工作需要教师立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玲.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漫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J].成功(教育),2018,(04).
[2]赵广,汪振德.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9,(18).
[3]刘肖容.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8).
[4]郭文华.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