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4/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5批次   作者:蒋玉红
[导读] 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教学,是集知识性、思想性为一体的综合学科,主要的核心就是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摘要: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教学,是集知识性、思想性为一体的综合学科,主要的核心就是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从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在小学课堂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其实施的效果并不佳,主要是教学内容单一化、教学方法传统化等,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产生不利的影响。对此,需要教师能够针对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地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才能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人生的重要阶段,学生在小学榕受怎样的教育,他在未来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法治理念、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教师需要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进行新定义,从基本的学情出发,根据时代需求确定教学策略,促进学生长远发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单一化的教学内容
        单一化的教学内容,是教师人员只针对教材内容及教学任务的实践教学,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了相关基础知识,但是不具备正确判断与应用的能力。所设置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所教学的知识内容,只是为了学生应付考试,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课堂教学效率。
        1.2传统化的教学模式
        针对小学教育阶段所开展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自身就属于纯理论性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循序兴趣。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灌输性的教学,只是增加学生的压力,使课堂的学习氛围越来越压抑,以此形式长期教学,会使学生逐渐地失去了学习的欲望,使课堂实践教学的质量逐渐下降。
        1.3缺乏有效性的指导教学
        在新课标的实施中,主要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教育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但是,目前依然还有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为“以教师为中心”,在实践教程的过程中,未能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使整体教学缺乏了有效性的指导,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能力的提升造成了阻碍。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2.1学会观察倾听,沟通师生情感
        “情感表现在人的眼中、脸上和语言里。”要有效沟通师生情感,教师要具有读懂学生情感的本领。观察与倾听是洞悉学生情感的两个重要途径。教师要学会观察,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从学生的一举一动中去捕捉情感信息;要学会倾听,炼就耳听八方的本领,从学生的言语中读取情感信息,在倾听中获得教育的契机。观察与倾听可以让教师有效把握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仅用肉眼观察世界,而且用心灵观察世界。”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教师既要用肉眼去观察学生外在表现,又要用心去审视学生的内心,这样才能真正触及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而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例如,在教学《我不耍赖皮》一课时,教师安排了辩论赛,组织学生围绕“是否要遵守规则”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教师认真观察细心聆听,把控方向,及时调控学生情绪,和学生实施沟通,引导学生在激烈而有序的辩论中明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2.2亲历实践,体验生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理念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有效地指导生活实践,所以教师应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生活实践活动,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使其加深对实践生活的体验,从中得到收获,并最终在生活中得以落实,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中节水节电的内容为例,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人们饮水受限、农田干旱、黄河断流、湖面萎缩等材料,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际行动起来,节水节电,如课间洗手时的水龙头不要长流水、教室的照明灯不用则关、洗拖把的水注意节约等。或者引导学生制定一个在家节水节电的行动方案,并进行追踪、统计,让其切实体会节水节电的必要性。
        2.3注重活动,是有效教学的载体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活动化教学策略,有利于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活动化能让学生去体验、感悟、探究,从中发现成长的快乐。如何做到活动化策略:一是活动设计的目标性要明确,因此,教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要考虑教学的落脚点和活动价值在哪里。如教学《小水滴的诉说》,由于学生处在黄河边,他们没有缺水的经历和担忧,为了能让学生感受水资源的珍贵,我根据学情分析以及课程的要求,将活动目标定为“了解水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了解水资源的匮乏,珍惜水资源”;二是活动内容的选择性,教材只能作为范本,教师就应该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儿童生活实际中挖掘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对教材中进行增、减,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给予适当补充,以缩短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距离,贴近儿童生活,这样才容易被学生接受。正如上例,选择以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作为本课应突破的难点,让学生知道自来水的多种生产程序,工人师傅们付出了很大的艰辛,感受到水的来之不易,从而感受到水的宝贵;三是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在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如:角色表演、游戏娱乐、讨论交流、情境模拟、制作展示等等;四是活动过程的探究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产生探究的欲望,在探究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指导,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尝试,进行有创造性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出有价值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实现自我判断、自我内化,从而达到教学的真实有效。
        2.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已经在生活和学习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在发展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可以利用丰富的资源和多样化的现代信息手段,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尝试建立一种视觉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发展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活动提供帮助,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在声文并茂中对其中所包含的道德与法治内容产生探究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之中,为其掌握有价值的道德与法治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以“美丽的冬天”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为学生直观地展现了我们在冬天打雪仗、堆雪人的画面,以此使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体验中,自主地调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冬天的场景畅所欲言。在此次情境体验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讨论冬天的特征,以此使学生在新知内容的探索过程中,对冬天产生向往之情。同时,结合教材内容,加深对冬天的认知,从而提升其学习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需要从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积极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丰富学生的知识面,采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优化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确保小学生的思想健康,创新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健.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1(31).
[2]陈艳霞.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学教育(下),2018(5).
[3]周双梅.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