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背景下计算思维导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分析

发表时间:2020/4/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5批次   作者:李 燕
[导读] 尽管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所涉及到的计算机知识并不高深,但是其中的内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是很广泛的
        摘要:尽管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所涉及到的计算机知识并不高深,但是其中的内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是很广泛的,基本上各行各业都会接触到计算机,因此对学生而言,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常识。在进行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工作中,需要让学生掌握的更多,在这基础上,还要让学生能够借助计算机进行自我学习,更要扭转学生的思维观念,让学生懂得运用计算思维对课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学生在经过系统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培养出这些习惯,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用到计算机时也能顺利操作。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思维导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思维导向;计算机基础教学问题;改革分析
引言
        计算机基础是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用类教育课程,是认识计算机的基础,抽象的理论知识结合程序设计内容,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实验教学、整合教学资源平台、实施有效的考核形式与评定方法等途径来不断提升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原有以使用软件类的能力培养,转变为以通过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来推动计算思维的培养,提高计算思维能力是改革的关键。
1、计算机思维概述
        从表面含义来说,该词汇就是指人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借助计算机学科的知识来思考和处理的方式。和其余类型的思维一样,该思维的培养不能靠不停的讲解,教师需要对学生做出要求,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阅读之余还要动手进行操作,即要求学生能够使用计算思维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2、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无意识的计算思维教学
        由于计算思维受重视的时间不长,一方面计算机应用的本质是问题求解,另一方面计算机问题求解过程就是使用计算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去体现、展示计算思维。
        2.2实验内容的设置以及实验成绩的评价方法
        目前实验环节的教学内容已经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传统的以使用软件为主的实验转变为以采用Python程序实践的方式进行,但是实验内容的选择还不能很好地支撑理论教学的内容,也不能很好地体现计算思维的概念。
        2.3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还不完善
        为了方便学生能够预习复习,课程的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视频、预习复习资料、参考资料都需要进行整合。在整合资源的同时还需要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通,需要通过增加网络交流平台方便学生问题留言、教师回答问题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
3、“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思维导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分析
        3.1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估进行改革
        在分析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改革背景中,目前计算机知识的评估体系尚不够完备,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得到一个公平实际的评估,这是学习上的悲剧。针对该项问题,高校教育中要加强对于计算机课程的重视程度,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督导,真正落实评估责任,发挥计算机评估的作用,同时,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核方式也要进行一定的变革,单纯的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也无法全面的体现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因此,计算机评估中,要通过计算思维的帮助,针对学生的具体操作进行分步评估,譬如,对office应用考题中的word处理,评估就要细化到学生的每一小步操作,判定学生的得分情况,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


        3.2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一般传统的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仅仅对学生要学的计算机基础理论进行阐述与剖析,严重脱离了这些基础知识的实用价值。而我们通过计算思维引导,对教学内容加以深入探究,例如,就拿计算机程序编辑内容知识来讲,通过计算思维,植入已知条件,对已给程序加以合理编辑,通过算法导入,最终能够得出一个具体结果,求得答案,这种收获感远大于学生泛泛的在练习本上自己运算式的纸上谈兵,计算机作为主体成功的给予了学生一个真实的技术体会,这才是学习与收获。
        3.3启发思维,鼓励创新,加强实践教学
        在大学教学阶段,创新思维的培养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自身潜在的创新精神,解放思想,勇于质疑,敢于探索,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展现自己独特的思想品质和基本素养。因此,启发学生运用计算机创新思维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途径。所谓创新,就是发现了需要解决的新问题,研究出针对性解决方法,方法与问题不断适应的过程就是创新思维发展的过程。由此可见,发现与解决问题是创新的开始,只有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素质,才能够强化创新思维。同样需要重视的还有实践能力,以夯实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
        3.4建立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和资源
        教学资源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教学资源除了教材外,还包括配套电子资源、案例教程、在线案例学习系统等。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为了与教材相适应,使其在更多院校的计算机类课程中得到利用。另外一个目的是为了支持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实现资源共享。只有发挥学生自主力量,才能够有助于创新灵感的迸发,促进创新思维顺理成章的发展,摆脱硬性要求下的思维局限。此外,还可以开发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社区网站,包括音视频课件、知识单元库、教学案例等,实现知识的良性增长,帮助学生深化创新思维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3.5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过度依赖课本中知识点、无自主独立创新的想法。针对传统式教学的缺点,设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最终的考试结果应该与日常的努力程度呈正比例关系。实施模块化考试,每个模块相对独立,均有自己的试题库和评分系统。实施模块化考试后,学校将每周固定时间和固定实验室开放模块化考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考试模块,通过每一模块考试后,学生可以不去课堂学习该模块课程。所有四个模块的考试均通过后,该门课程考核通过。
        3.6将创新式教学思维引入模块化教学
        采用科学合理的层次划分方式,为督促学生各方面的共同发展,引入模块化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概念是由著名的加纳德教授首次提出,根据多元化教学理念区分不同的学生实体间存在的知识点吸纳和智力方面的差异性,依据心理上或生理上的不同,综合分析出各自的优缺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自身优点放大化,使其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下全方面成长。进而寻找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对其实现合理科学分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可随机抽取一堂课进行教师试讲,根据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接受程度,或对新知识的吸收量对其进行划分,由于不同区域的学生水平、层次不同,可对到校新生进行入学检测,即进行分级考试。根据试卷检测和上机应用测试的不同特点对所有学生进行层次划分,进行模块化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基础作为当代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其对应的计算思维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学校在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参考文献
[1]靳军.互联网+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2]薛梅英.“互联网+”背景下创新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19):249-251.
[3]周海燕,王新.“互联网+”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立体化教材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4):158-159.
[4]韦婷.“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8,5(01):102-104.
[5]郭凡.“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