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教学,从教学内容来说,是实现教材内容生活化的过程;从教学形式来说,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技能的过程。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将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得死气沉沉,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面对这种情况,笔者立足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尝试从课堂各个环节入手,就如何综合运用教学技能,提升教学质量进行了积极探究。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是集知识性、思想性、活动性为一体的综合学科,主要的核心是把道德与法治的观念植入孩子们心中,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在小学课堂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其实施的效果并不佳,主要是教学内容单一化、教学方法传统化等,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产生不利的影响。对此,需要教师能够针对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详细地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才能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所呈现的内容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属于小学阶段的通用教材,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扩展,使其更接近学生的生活。但是,从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一般情况下只是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并没有根据教学需要对相关资源进行挖掘,故难以为学生呈现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1.2教学方式陈旧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很多教师仍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同时缺乏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的有效利用,使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能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此外,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特性,教师应选择有助于增加学生切身体验的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为了保持安静的课堂氛围,较少使用小组讨论和情景表演等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相悖。
1.3缺乏学法指导环节
要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一个重要环节。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实践平台,不断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被应用于小学教学中,虽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但如果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学法的正确指导,也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2.1优化教学理念,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指导
针对新课标的实施,需要教师能够优化自身的教学理念,对小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正确地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参与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学生主体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为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针对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全方面、多角度的分析,调动学生积极性,对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的设计教学,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班级某位同学家长忽视管教,使其行为习惯比较差,不按时完成作业。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使其他同学对其积极的帮助,逐渐地改变其不良习惯,能够在学习与生活中给予关心与爱护,增强小学生的道德品质。
2.2拓展课堂内容,优化教学资源
新课程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更加注重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打破围着教材内容转、拿着教学理论灌的教学模式。因此,要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必须有充足的内容准备。一方面,教师要做好一堂道德与法治课的讲述准备。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写好教案,而且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广泛收集整理教学资料,在保证教学针对性的同时,体现教学的生动性;另一方面,学生要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课堂内容的拓展意味着教学资源更丰富,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从各类报刊、书籍中获取相关信息,根据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影、查阅询问等方式了解情况,为实现教学目标做好铺垫。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更是生活教学,只有生活资源进入课堂,才能真正起到教育培养的作用。
2.3创设多样情境,提供展示平台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能动的、发展的过程。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自主生活经验和情感态度,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来,主动表达情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置课堂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讨论,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感情和观点的机会。讨论中,教师可以进行积极有益的干预,对新颖的观点进行表扬,对欠妥的观念进行引导,不断深化学生对新观念、新内涵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使正确的道德价值观融入学生的心灵,让正能量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成长。
2.4反思教学
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课堂导入、新知教学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且积极探究,但却忽视了教学反思。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再认识,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实现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教师作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其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之后积极反思。笔者在反思教学的时候,一般会从这几方面入手:首先,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了,课堂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哪些方面获得了发展、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其次,教学内容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再次,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最后,所践行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在这样的点滴反思下,笔者往往会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2.5采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针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把一些难点的知识内容,以主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此外,把教学内容的拓展,结合具体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对所学习与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地应用,可以是反面教材,可以是正面教材。例如:发现公交车上有小偷,但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这就属于反面教材,而扶老人过马路、智斗小偷,就属于正面教材。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典型的实例教学,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以讨论、分析、记录等形式教学,不断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小学生道德水平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涂莎莎.适应新课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点滴谈[J].学周刊,2017(32):112-113.
[2]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49+51.
[3]刘涛.浅谈如何上好思品与社会课[J].亚太教育,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