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高年级预习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4/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5批次   作者:张凡
[导读] 本文从预习现状思考到制定初步计划,从调查学生预习情况并细致分析分析到重新拟定计划并实施计划,从而得出结论

        摘要:本文从预习现状思考到制定初步计划,从调查学生预习情况并细致分析分析到重新拟定计划并实施计划,从而得出结论: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学的重要;3.语文课堂呈现出了学生愿意主动对课本内容进行交流,课堂气氛活跃。最后对此结论进行分析。

关键词:预习    调查      思考   分析   实验   自学
       
        预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它是指在学习某种事情之前进行自学准备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学生是有自求得知能力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尽管对课前预习不断要求,却收效甚微。为此,我对如何注重高段预习这个课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一是如何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二是如何让学生懂得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三是如何通过自主预习,让语文教学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我决心从本班入手,以具体的实践操作验证预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制定初步计划
在确定预习这一课题的最初阶段,我对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初步拟定计划。
        (一)对学生的预习现状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了解学生预习的具体情况。
        (二)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汇总,总结存在的问题。
        (三)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研究具体的方案。
        二、拟定问卷调查
        我从五个方面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拟定了调查问卷:1.预习情况;2.课前预习;3.课堂发言;4.课堂倾听;5.课堂作业。
        三 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我共对全年级300名左右的好、中、差学生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显示:能经常预习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3.3%,偶尔预习的占18.3%,老师布置才预习的占65%;喜欢预习的学生占17.7%,不喜欢预习的占72.3%。对学生不喜欢预习的原因,“没意思”竟然占到调查人数的80%以上,和此相矛盾的是认为预习“有一些帮助”的则占到调查总数的85%以上。其它的各项调查显示的结果都是大同小异。
        调查问卷汇总之后,我和其他语文老师进行了一次深入讨论与分析。首先,学生虽觉得预习对学习有帮助,但从预习当中获得不了成功的喜悦感;其次,部分学生在低段未养成预习习惯,到了高段就很难入门;第三,部分优秀学生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
        通过分析,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布置预习时缺乏对好中差学生进行分层要求,对学生的预习检查力度也不够。
        四、修订实施计划
        为此,我重新制定了以下计划:
        1.教师方面:教师必须先重视预习,再思考如何布置预习,提高学生对预习的重视程度;课堂上检查学生预习效果;早读时检查布置的非手写作业(朗读、 背诵等);对学生的情况及时总结反思,和课题组成员研讨。
        2.学生方面:提高对预习的认识,对预习好的学生提出表扬鼓励甚至奖励,以带动更多学生。
        3.在本班抽出三个小组进行实验。
        五、 实验法实施过程
        计划拟定后,我在本班分别选了自学能力差、自学能力一般、自学能力好的三组学生进行了实验,时间定为两个月(实际进行了一学期)。


        (一)实验1小组(自学能力较差):只布置预习生字词以及课文内容的了解。
        (二)实验2小组(自学能力一般):不仅布置字词,了解课文大意,还添加了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句子和理解了的句子,对理解的句子批注。
        (三)实验3小组(自学能力很强):除了二小组的任务外,还布置了和课文相关的查资料,拓展训练等。
        我召集三个小组组长布置任务,提出实验要求,并分别给各小组重申要求。
        在实验过程中,1组完成情况最好,学生参与积极性极高,在课堂上发言时,只要遇到字词类的,课文内容类的,他们发言都非常踊跃,准确率高。
        2组完成情况较好。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也很高,课堂上,以前从不举手的学生发言的学生也能举手发言了,虽然发言的声音很小,但是,能够大胆发言就是进步,这和他们完成预习的情况有很大关系。
        3组完成情况较好。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特别出色,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对课文的理解不是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能从更深层次去理解,以前不善于发言的学生也慢慢在课堂上崭露头角,发言积极踊跃,除此之外,他们还能拓展思维,多方举例,引申课外知识。
        六、实验结束,再次思考。
    实验结束后,我根据实验结果,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了全面细致的了解。
实验结果证明,预习充分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出色。第一,他们带动了没有参与实验的学生,在班级里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的讲课也变得轻松起来,和学生之间能愉快的交流,师生气氛亦变得更加融洽。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发言常常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第二,调动了差生的预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布置简单一点的预习,完全可以完成并效果极好,在课堂上能准确发言及老师的表扬也使他们对预习的态度由被动变主动,听讲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随着课堂上听讲能力的提高,一小组的部分学生对其他小组的预习内容也有了兴趣。在期末考试中,参与实验的各小组学生语文成绩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次实验,达到了我的预期目的: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学的重要;3.我的语文课堂呈现出了学生愿意主动对课本内容进行交流,课堂气氛活跃。
        第二学期开学,学生的自学兴趣浓厚,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实验的结果也对全体语文组成员提供了良好的范本,大家充分认识到了教师在学生预习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的预习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养成勤翻工具书的习惯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阅读中遇到问题要养成首先自己能解决的习惯,边阅读边圈画边摘记做批注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培养,要长期坚持才会有成效。

实验虽然告一段落,但是对预习的研究并没有结束,实验结果让我产生疑问,因为实验结果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小组的学生平时的自学能力很差,自觉能力很差,可是在这次实验中,他们的整体表现却是最优秀的,完成预习的情况是最好的。三小组的学生是班里最优秀的一个小组,这个小组的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特别出色,思维也特别活跃。但是从整体的预习完成情况看,他们却并不是最好的。这是为什么呢?
经过分析思考,我认为实验1小组预习的内容简单,不需要过多思考,学生很容易完成,再加上课堂发言得到老师的鼓励表扬,所以学生完成的动力更强;实验2和实验3小组相对1小组,预习要求提高,思考性的东西多,内容更为繁琐,课堂上留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又较少,还有的虽然对问题预习了,有了自己的看法,可出于胆怯,不敢发言,其次,优秀学生对于预习的态度最然有所改变,但是仍然有一些学生对预习并不是很重视,这就更不用说那些学习中等和差的学生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大部分学生虽然认为预习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但是从内心来说,他们觉得预习没有什么意思,从预习当中获得不了成功的喜悦感。所以,教师应该采取更多的办法调动这些学生的预习积极性。
        其次,有一部分学生在低段时就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到了高段,学习的难度增加,预习的要求增加,他们就更不愿意去做预习了。对这一部分学生,教师们应该继续跟进,加强对这些学生预习的检查力度,并采取鼓励表扬奖励等措施是这些学生进步。
        第三,优秀学生有部分学生认为预习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多刷几道题呢。对这些优秀学生教师应该给这些学生布置一些一般学生不容易完成的具有挑战性的预习任务,增加他们对预习的兴趣。
怎样才能更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呢?针对新出现的问题,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研究。

【参考资料】《小学语文大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