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有效利用课文阅读训练,进行写作借鉴引导,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 借鉴课文写法 读中悟写 提高写作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和发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选入教材的文字,无论是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在谋篇布局的设计上,还是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大都堪称典范。因此,课堂上,教师在进行有效的课堂阅读训练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写作借鉴引导,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一种可操作的好办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正解语文课文的规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如何利用课文的写作方法去指导学生读中悟写,读中学写,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凭借课文,读中悟写,相机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具有典范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形式多样地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贴切,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作者对大自然,对社会现实,对周围的人、事、物的关注中获得启迪,学会观察思考,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特别是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分析、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的方法。《北京的春节》一文是个很好的写作典范。在教学《北京的春节》一文时,先让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找出《北京的春节》一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写了北京人过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还有哪些地方是详写,哪些地方是略写?可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教学课文后,我再让学生复述一下课文内容。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就此,我结合家乡春节的风俗习惯,指导学生写一写《家乡的春节》。先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家乡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有哪些风俗习惯。对照《北京的春节》一文,有哪些相同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再用表格或提纲的形式列举了出来,再指导学生按《北京的春节》一文的写作顺序去写,这样学生写作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找准“课”与“文”的契合点,有的放矢,训练写法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写作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必须针对课本资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写作实情,有选择的去训练学生的写作,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下面就是我在语文教学中,认真分析我班学生写作的实际和结合课本资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一)利用课本资源,写活人物形象。
人教版六下语文第五单元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从中突出人物性格特点。我设计了读和写两方面的学习目标。一是要求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按照两种不同的思路进行研读。一种是抓住“人”展开研读。核心问题是“为什么说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最好的老师?”另一种研读思路是抓住“事”进行研读。课文是通过什么事例说明怀特森老师是最好的老师?二是要求学生学完这篇课文后,也写一写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布置阅读要求和学习目标后,学生进行认真、深入的研读。当学生品读完毕,我提问了学生。学生争先恐后地讲述了文章的内容:《我最好的老师》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当学生复述课文后,我接着进行了小结:我说:“同学们,你们知道编者选篇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吗?编者选编目的,一是为了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二是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课文把怀特森老师的个性写得活灵活现。
(二)借鉴课文写法,解决写作难题。
借鉴课文写法进行仿写,解决写作难题。六下语文第五课《手指》也是一篇较好的仿写文章。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细读课文、感悟写法——品读课文,迁移运用”的步骤进行。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讨论的重点可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也就是要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是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和明确作者的表达方法的基础上,我马上让学生仿写《手指》一文,写一写我们人体身上的重要器官——《五官》。我先学生说说人体上的五官有——“眼、耳、口、鼻、眉”。它们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认识五官的不同特点,体会五官带给我们的启示。
实践证明,读写结合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读写结合,学生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三)挖掘课文情感,拓展写作思路。
六下语文第二组课文编排的目的,一是介绍中华传统的民风民俗,感受文化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在教学本组教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2、加强教学内容整合,把课文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指导。可以是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文是一篇说明文,课文运用了多种的说明方法,介绍了两个地方各具特色的民居。一个是客家民居,一个是傣家竹楼。《客家民居》首先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后,课文详细介绍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最后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傣家竹楼先介绍傣家竹楼的建筑环境;接着傣家人家“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和缘由;接着写傣族村寨及竹楼的外观特点;接着又介绍了竹楼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等特点;最后,写了傣家建造竹楼时的传统文化及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六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
[2]潘苇杭,潘新和.《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重构——由写作五大素养谈起》 .(2015-04-01)
[3]谈燕.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8-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