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发表时间:2020/4/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7期   作者:梁燕玲
[导读] 文言文的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摘要:文言文的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章主要探讨了现今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也探讨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真正了解我国古代丰富灿烂的文化,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认识水平,丰富文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改进策略

        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篇数约占30%。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初中文言文的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初步接触到古汉语,感知古汉语的历史演变,理解文言文的特点,感受文言文特有的魅力,利于学生真正了解我国古代丰富灿烂的文化,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认识水平,丰富文学素养。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文言文阅读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使得学生的学习缺乏积极性,所以我们在教学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可持续性的进行学习。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背景知识的介绍
        文言文反映的都是古代人们的社会生活,距离我们很远,因此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习文言文时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但是,实际教学中,或者是上课时间有限的原因,又或者是课时安排的原因,很多教师教学时忽视背景知识的介绍,导致学生对文章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充足,以至于学生对文章内容、主旨等一知半解,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
        (二)疏于文言知识的归类
        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很多时候的做法是纠正一些字词的读音,读读课文注释,然后逐句翻译一下,课后让学生抄抄译文。教学中没有很好做到引导学生把知识进行归类积累,结果就是,学生对于教过的课文就懂,一看到课外的文言文就读不懂。久而久之,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缺少朗读手段的使用
        造成文言文教学效果不佳的一个普遍性的原因就是教学时对课文读得不够充分。在现实的教学中,应试目的严重,考试涉及到的内容就讲,不考的就不讲,更严重的是直接教学生怎样答题,觉得课堂上朗读课文浪费时间,直接布置学生课后背诵。课堂中缺少朗读手段的使用,忽视了对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介绍背景知识,消除时代隔阂
        学生读不懂文言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时代的隔阂。文言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跟学生的时空距离的差距,学生对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背景知识等认识得不是很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文章,适当介绍一些背景知识。简介作者,可以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介绍文章的时代背景,可以让学生清楚明了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从而能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思想倾向,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如: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赋税徭役繁重,这样就很自然地理解作者写并不存在的“桃花源”实际上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介绍一些与文章内容有关的史实和典故,可以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和文章内容。如:在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时,可以跟同学讲讲文章涉及到的几个故事 “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等,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容易理解诸葛亮鞠躬尽瘁报先帝知遇之恩的深情,这样也很容易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适时适当地介绍背景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更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学习文言知识,能够触类旁通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与现代文语言特点存在很多的差异,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比较困难。读懂文言文,关键在于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做好各种文言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让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更系统更有条理,并在学习中不断积累,从而促使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以此达到文言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的。掌握积累文言文词汇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积累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引导学生把这些字词加以归类积累,积累多了,学生就有了知识贮备;二是要弄清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学生对于文言文虚词是比较难掌握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使其能够牢固掌握相关的知识。文言文常见虚词有“之、其、而、以、于”等,在教学中注意通过具体的句子把这些虚词的不同用法和意义跟学生分析清楚,并进行归类,让学生对这些虚词加深理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积累一些文言句式,如了解判断句和省略句等常规句子的结构;还要引导学习一些特殊句式,如倒装句:“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居庙堂之高则其民”是定语后置;一些惯用的句式,如“其如土石何”,“其”和“如……何”搭配,一般表反问语气,翻译为:“把……怎么样”。教学中,通过具体句子的分析,使学生掌握一些句型的规律从而更好地读懂文言文。
        (三)注重朗读教学,读懂文章内容
        文言文是前人留给我们的财富,入选教材的都是精心挑选的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历久弥香的传世佳作。文言文教学应该注重对课文的朗读,让学生把课文读通畅,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句子意思,读懂文章内容。朗读能将无声的语句变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把文中最美、最富感情的地方凸现出来,使学生对作品内容心领神会,从而收到“其义自见”的效果。在朗读手段上,最好是先由教师的示范,因为教师的范读,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活生生的形象,除了语言刺激外,还有神情、动作等的影响,刺激情感要直观强烈些,让学生在听读中掌握字音、停顿和语气表达。除了教师的范读外,还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因为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领会出作品的语言的感情色彩,能把学生吸引到作品意境之中,这样也会产生强烈的熏陶感染力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朗读,如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小组读、齐读等,读多了,自然就能理解文章内容并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背诵就水到渠成了。文言文教学始终应该“读”字当先,并且要将朗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成功的朗读训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含意,激起情感的共鸣,达到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地。
        三、结束语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积淀。教学时,我们要立足于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多种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韦志成, 语文教学设计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03.
        [2]黄汉清,黄麟生.中学语文教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08.
        [3)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