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学生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对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来说,工作上存在很大的难度。然而,只要我们理清思路,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心理指引;策略研究
1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的两面性
随着近年来教育部门对于职业院校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选择就读此类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加大学生的心理关注度,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职业教育部门的共同愿望。然而,具体到中职学生实际工作管理中,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面对当前新的教育形势,传统教学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已经很难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由于中职学生年龄较小,对于很多问题不能有清晰的认知,因此,在教学方式调整过程仍需面临一个漫长的过渡期[1]。
2积极心理引导下中职学生管理的出发点
2.1明确班主任角色,注重积极心理运用
目前,很多中职院校班主任将自己定位为生活与纪律的管理者,部分班主任也是这样定位自己,并以此开展日常的工作。但是,想要真正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单一的日常管理,纪律约束,还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就长远来看,也不利于班级稳定和学生身心发展。因此有效的心理辅导显得尤为重要。要达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班主任还应该注重日常心理辅导,并结合积极心理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要求班主任以积极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培养学生,用欣赏的、发展的眼光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挖掘学生内心的积极品质,这也是班主任利用积极心理学辅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
2.2利用感动教育,提升学生积极心理
中职学校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在提高技能水平的同时,有效结合心理教育开展课堂教学可以对职业技能和专业水准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感动是性本善的一种表现,感受幸福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他们都拥有着。
而如今的中职生,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的变故,以及父母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缺乏,他们将自己的心门关闭,拒绝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向他人表露,渐渐地对于幸福的感受变得麻木与欠缺。利用电影、真人实例、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感动教育,唤醒学生对家庭的期待和对父母的爱;正确引导到有效沟通的方式,让他们乐于沟通,善于沟通,敢于将自己的心事与家人分享,增进了解。除此以外,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发现学生与家长之间沟通的问题,合理疏导;对学生积极地行为予以肯定和适度表扬,让家长对孩子的认识更加积极;引导家长与教师一起,对学生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和鼓励。形成良好的三方关系是积极心理成功的重要条件。目前,在西方国家,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受到肯定,特别是在美国已经到了普及的阶段,开设了积极心理学课程的高校约有200余所。我国幸福心理处在起步阶段,在清华、北大、浙大等一些大学开设了积极心理学的讲座,在中职院校还不太明显。把培养学生的幸福观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做到以人为本,把幸福观教育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对中职学生提升幸福感,树立积极地三观起到很好的作用。
2.3善于运用尊重、开放及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个学生
中职院校的教育与传统教育有所不同,加上社会对于职业院校的偏见,因此很多学生会由于得不到尊重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时常会出现厌学、弃学及上学打架斗殴等情况。他们采用这种极端的行为,可能只是出于一种虚荣心理,希望引起别人的重视。中职学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常规的管理方式过程中往往是对学生采取压制、纠正的态度,这很显然与积极心理引导方式不相符合。相关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得到尊重与信任,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自身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并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则更容易将事做好。因此,这种研究对待中职学生而言同样适用,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善于采用积极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对于表现积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以提升学生积极性,并让自身的学习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2]。
结语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都存在一定的潜在力量,对于人的学习与生活起着积极的作用,在个人行为中体现自身的力量与价值,这些都是推动个人积极品格发展的外在动力。因此,作为教师在实际中职学生管理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多给学生自我决定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积极的行事态度,在积极学习习惯下成就自我。
参考文献
[1]张洁松.利用角色扮演法促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2):120.
[2]谢虹.中职女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浅析[J].江苏教育,2017(56):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