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绘画艺术经过长期的历史和文化演变,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的修身养性可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而教育存在于人类的发展和成长中。儿童艺术教育具有审美性,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走进艺术殿堂,感受真,善,美的艺术氛围。在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来培养有艺术修养的人。
关键词:中国画;儿童美术教育;传统文化
中国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一门艺术与民族语言相结合的学科,其在工具,空间,构图等均与其他国家的艺术不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画中的意象与现实中的具体事物不同。例如,油画和摄影基本上是真实图像的直接表达,而中国画的所呈现的画面充满了意境,强调融化物我,创造意境,达到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的意义。通常我们看到了我们想要保存的事物,摄影会直接拍摄定格瞬间,这仅仅是一种记录,油画在记录事物的基础上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了艺术加工,中国画是在这些的基础上做到了精神上的再升华。因此,学习中国画可以锻炼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让少儿接收到中国文化的浸染,艺术的熏陶。社会在不断完善,中国画已成为时代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艺术教育受到了重视,中国画的发展将使中国画语言成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主要推动力,从而促进中国画成为艺术教育的常见的话题和内容。
中国画注重意境的建构,其核心精神是写意。绘画中的墨色层次,线条变化和构图透视不受空间限制。造型结构在像与不像之间,意境多样。它源于艺术家自己的心境。这些追求本真的特征与儿童自创画作非常相似。艺术家往往对生活持有自己鲜明的态度,游山涉水,探索真与理,返璞归真。儿童绘画通常是纯粹、无压力的释放情感的活动,不因追求创作价值而缺乏个人色彩。因此,儿童在接受中国画教育的同时,可以自然而然地将他们的童趣融入到笔墨中,从而使中国画的清雅、深奥与儿童的天真、稚嫩相结合,让传统艺术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儿童学中国画从五、六岁起就能顺利地握住画笔。只是用笔上下乱画不是画中国画。中国画行笔的气势和端正的姿势都体现了中国人行的端、坐得直的品性。当儿童有能力使用工具时,我们可以让他们操作一些单线条的水墨练习,找寻一些简单的作品来临摹,精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笔墨的使用。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们经常会被新事物所深深吸引,并且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因此,每一步都必须缓慢进行,不能急功近利。用于中国画的纸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纸张不一样。一般来说,我们接触到的纸张比较粗糙结实,这是因为纸张的材质、厚度和吸水程度都不一样。为了掌握不同纸张的性质,需要用毛笔蘸取不同含水量的墨在宣纸上作画,以观察在各种纸张上显示出什么效果。还要让儿童尝试运用行笔力度的大小,来做练习。当他们可以自然地驾驭水和墨,不会出现水墨乱窜的情况时,笔墨纸的运用便算是比较熟练了。
如果说笔和纸是工具的需要,那么线条就是个人技法的表达和中国画的精髓。如果你只是用线来勾勒事物的外观,然后涂上颜色并不是真正的中国画。儿童一定要学会用不同的线条勾勒出物体形象的形态特征,运笔的轻重缓急、转折顿挫都可以呈现出水墨画线条不同的艺术特点。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决定了中国画对儿童艺术启蒙教育的重大影响。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建立正确的中国画文化立场,教师本身必须对中国画具有一定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要具备最基本的笔墨技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和培养孩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兴趣和爱好,并拥有与孩子一样的好奇心和热情。在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周围有趣的场景作为教材,让孩子们认识到艺术是从生活中衍生出来的,并高于生活。
学校应重视中国画的教学,艺术课程不能因其他文化课程的重要性而被取代。中国画教学要与时俱进,打破旧的教学观念,引进新课程,弘扬传统文化,结合现代艺术语言,提高新一代的文化艺术修养。
社会加大了对中国画教育的关怀和关怀。教育不仅决定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未来,也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关键。中国画教育对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心性的研磨、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要落实中国画教学,共同进修中国画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来全面培养优秀人才。只有在国家更加重视中国画的时候,学校、教师和家长才有可能更加重视中国画。
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孩子学习中国画,父母不应该只是关注是否有未来,画作是否好,画的像不像,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应得到珍视和保护。更不应该与其他父母和孩子进行比较。判断好坏不能作为检验孩子学习进度的唯一标准,这样会打击少儿的对生活天性的热爱和积极性,少儿自尊心受到损害会严重阻碍学习。释放孩子的天性、释放热情,这些应该成为打破家长固定思维的重要原则。
结论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传承文化。素质修养和审美品味是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对人格塑造和心性的打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就像梁启超先生所说的,艺术美对人的“熏”和“浸”的方式,“熏者也,如入云烟而为其所烘,如近愚朱处为之所染”,就是指在艺术体验中自然而然的进行人格提升。
参考文献
1.孔起英:中国画[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胡萍:中国画主干课程教学实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徐建.成剑,有效教学: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M];
4.张小鹭:现代美术教育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骈岑. 3~6岁儿童绘画表现能力发展的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6.陈梵娅.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适宜性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7.裴书鸿. 窥识国画的意境[D]. 福建师范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