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传统家国情怀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引导当代中学生对中国特色的国家认同,积极探索对当代中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有效路径,成为培养当代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必然模式。
关键词:家国情怀 核心价值观 国家认同 培育路径
余光中先生说我曾经写过一千多首诗,写乡愁的诗占了十分之一。 可见“家”浓缩了母亲、父亲、亲人、故乡的无限情感和思绪,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情感依靠。无家则无根,无家,就是游子,没了温暖和喜悦。
《说文解字》曰“家”:“居也”; “国(國)”’:“邦也。”而“情怀”则是一种感情,一种心境,一种认同感、归属感。 “家国情怀”就是人对国、对家的一种思想心境,没有家,哪里的国。人不是浮萍,当我们在关注“小家”的时候,不要忘了还有“大家”之国;当我们在建设“大国”的时候,不要忘了还有温暖的“小国”之家。
2019年香港青年冲击立法会事件,再次引起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界再次思考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荀子在《劝学》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主要职责不仅是"授业",还包括"传道",当代的"传道"个人认为不仅是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更是让他们在中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家国情怀,并将这一情怀践行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当中。
一、 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及时代意义: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大家庭社会结构在解决权益、纷争等方面问题而生成的智慧结晶。它以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为哲学依据,以忠孝一体、经邦济世为主要内容。这个结构产生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的价值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近代外邦入侵的危机、以及西方文化的渗透,民主、法制、科学发展等现代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传统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而成了“新家国天下主义”。
家国情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之一,基本的内涵特征主要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仁爱之情。家国同构理念是家国情怀形成的关键,共同体意识是家国情怀持续发酵的动力,而仁爱之情是家国情怀良性前进的出发点。
(一)家国同构
古代中国家与国从来没有被割裂开来,“家”与“国”是一体的。这种以宗法制为基本形式的家国一体的政治模式理念就是“家国同构”。血缘和政治的联姻是家国一体伦理政治的存在前提和纽带,血缘关系和政治生活的相互渗透,保证了家国同构政治模式的合法化和合理化[3]。“天下之本在于国”,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根基则在于家国情怀。当下我们全力践行中国梦,需要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更需要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二) 共同体意识
近代以后因反对儒家伦理道德,把共同体意识当做“糟粕”从中国文化中清理出去。出现了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开始凌驾于共同体意识之上的倾向,家国情怀意识减退,好在现当代社会让家国情怀即及时回归,把主体置于“家国同构”的共同体意识之下,个人意识必须服从社会意识、集体意识和公民意识,服务于共同体利益,所有个体“同呼吸共命运”。个人利益与家国利益捆绑在一起,达到一种平衡,既不超越也不屈服。只有具备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才能形成亲和力、吸引力和向心力。
(三)仁爱之情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认为: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家国情怀能丰富家庭生活,协调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睦,培养子女健全人格和素养,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基点,家庭是个人成长的土壤,也是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融为一体 。
家国情怀最终的情感归宿,是一种“仁爱”的思想——宽容、谦逊、悯恤与慈悲,是宗法宗教形态下的道德情操。
二、家国情怀与核心素养
在当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导向的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愈益受到重视 。
近年来“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高考命题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学生核心素养往往通过自主招生和高考来检验,新高考改革着力挖掘试题德育内涵 ,强化试题育人,引导学生从做题到做人做事。
2018-2019年各科高考试题中紧扣时代主题、聚焦当代青年的有关家国情怀的内容层出不穷:
高考语文试题从“论述类文本·铁凝的《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到“文学类文本·鲁迅的《理水》”,从“文言文阅读选择《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才华过人、满怀赤诚、热心政事的贾谊为素材”到“名篇名句默写以为国戍边、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为选句”,无不与教育部提出的“立德树人”命题方向基本一致,侧重于国家发展的大方向,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高考英语全国卷,从“涉及新农村的变化,反映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短文改错”到“有关餐桌礼仪的中国的传统习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书面表达”,均在国际视野中弘扬了家国情怀,彰显了中国文化自信。
理综科目高考试题积极创设科技情境,渗透价值观教育,旨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及使命感。
由此观之,家国情怀与核心素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三、家国情怀的培育路径和学科实践
(一)深度挖掘教材资源(以高中语文课程为例)
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本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语文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古代爱国文人共同铸造了一座精神的丰碑,这座丰碑是高中语文无法回避的,这座丰碑上刻着“家国情怀”四个字,以占据高中语文教材半壁江山、洋溢浓浓“家国情怀”的古典诗词为载体,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了彰显中华民族传统精华的家国情怀培养教育,形成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理想追求。
本人利用主持的十三五省级科研课题《高中语文教学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和策略研究》的契机,充分挖掘高中语文教材的核心价值观内涵,对必修和选修共八本教材以单元为单位,对每篇文章中的核心价值观和家国情怀进行了梳理归纳,在教学中注重课程渗透,让语文教材、语文课堂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二)科学设计学科课堂教学(以高中英数科目为例)
(1)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渗透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已经成为近年来新课标下高考英语新热点。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英语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如教学中可采用“帮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提供相关背景资料,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运用探索、体验、比较、对比等多种方式教学;利用阅读材料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一带一路、遗产保护、人文艺术、风土人情等话题深入拓展探究;在网络报刊寻找原汁原味的文章,设计题目”等多种活动和方法渗透家国情怀。
(2)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家国情怀
由于数学学科的“标准理科”属性,很多教师觉得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并不合适,甚至感到感到无从着手。数学教学所涉及的并非一味是单调的知识点和大量的公式符号,它与实际生活中的诸多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多数学习题也正是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载体或背景,这就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因素提供了有利契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要善于结合具体知识的特点,合理联系实际,巧妙融入相关因素,如可以利用古今数学名人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结合知识具体特点巧妙融入家国情怀因素,适时适度展现学好数学对建设国家的重要性等方式达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目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团队主题活动培育家国情怀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那么如何以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化的德育探索促进学生的家国情怀的提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德育工作实效呢?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我认为寓活动于德育管理中是最佳的效果,即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更能事半功倍,让学生在活动中无形的进步,在丰富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提升,真正的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此我校在德育活动中基本勾勒校活动开展的框架。
(1)德育团队年度活动主要有如下基本形式:
1、“传承雷锋精神、助力三城同创”学雷锋系列纪念活动;2、雷锋青少年系列志愿服务;3、“传承?清明祭英烈”主题团日活动、手抄报比赛;4、“三城同创 青年先行”保护母亲河植树护绿活动 ;5、“感恩?母亲节”之“我与母亲合个影”活动;6、“五四精神 传承有我”五四主题团日活动;7、高一新生军训 ; 8、“感师恩 诉心声”教师节感恩活动;9、“青春告白祖国”主题团日活动;10、“走进大山献爱心”志愿服务;11、“青春志愿行 温暖回家路”春运“暖冬行动”志愿服务;12、寒暑假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
(2)日常主题实践活动包括:
1、各类主题征文;2、每周的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3、入学教育; 4、学生课前演讲;5、语文科的“时文选粹”;6、高一的语言文字活动月(软笔、硬笔书法篆刻 手抄报等);7、周日晚自习前收看新闻;8、教室内外板报、校门口宣传墙
(3)各类文化竞赛常规活动有:
1、中英文话剧; 2、经典诗文诵读;3、演讲比赛、朗诵比赛;
4、书法比赛; 5、每年艺术节MR.Music、服装DIY等
(4)成立家长学校,培育良好家风
借助德育工作室平台,每年通过家长培训学校分年级对家长开展培训, 一是提高家长为国育才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二是在家庭里创造教育子女良好环境的新型家规,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子女;三是引导家长重视孩子在责任担当、性格品质等方面的培养, 四是聘请德育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家为家长们提供平台,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及成功经验,提高家长们的家庭教育水平,激励家长人人争做智慧型家长。
“一个伟大时代的青年,必是传承中华文化之精粹,怀一份家国情怀,具有心怀天下的胸襟和宁折不弯的脊梁”。几年来对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化的德育探索促进了学生的家国情怀的提升,形成了以培育促践行、以践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
作为正高级教师和省市级德育工作室首席名师,今后将带动全校教师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常规主题教育活动为支撑,以创新教育活动为突破,努力把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贯穿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各个环节,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余光中.“乡愁”是一种家国情怀[M].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9-18(001).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341.
[3]柳俊杰.“家国一体”与中国古代伦理政治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