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探索

发表时间:2020/4/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6期   作者:齐淑红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当下教育教学的重点,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当下教育教学的重点,学校不再像从前的那样,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把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专业技能的提升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是对现有的教育模式的改革,也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一个挑战。中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的希望,只有将他们的核心素养培养好,才会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从而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贡献。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社会责任。
        随着当下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对所需要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初中阶段刚好是学生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学校应该加强中学生的道德与品质的培养,理论课程的知识文化学习很重要,思想方面的精神文化也很重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是学校重点培养方向,而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意识也正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但是当今社会,初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淡薄,严重阻碍中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该立足于当前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教材引导学生,提升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以下是本人针对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探索——以社会责任为例的探究,仅供参考。
        一、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对课本教材的学习,认为他们掌握好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就可以,不给他们扩展延伸教材之外的课外知识,对他们的思想品德以及文化修养都不会特别注重,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一切,这也导致了家长产生错误的思想,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学习成绩就是一切。我们中华文化如此博大精深,怎么可以由一张试卷一个分数决定一切呢?教师应该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力量,使他们的思想品德得到熏陶。
        例如,在学习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教师先给他们讲授教材课本上的文化知识,通过他们对教材的学习,教师在给他们补充一些有关道德修养的经典名句,比如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无不诠释着交友、学习、爱国等的道理的句子,通过教师的引导,让他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知识,还要拥有自己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学习,从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做出贡献。
        二、利用网络途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不光利用书本对学生进行教学,还可以利用强大的互联网进行教学。比如说,教师建立一个学习的账号,然后上传一些有关内容的网络素材。利用当下网络的便捷,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建设美丽中国》一课时,教师利用互联网为中学生播放获得“地球卫士奖”的塞罕坝精神纪录片,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塞罕坝人的精神,从而引发学生敬畏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在学习《踏上强国之路》一课时,给学生播放《厉害了!我的国》,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比如《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歌曲或者主席讲话的视频,通过观看这些素材,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自觉履行维护我们民族团结以及国家统一的义务,同时让中学生知道实现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强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对我们的民族有强大的自豪感。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以及法治观念,将社会责任感渗透在日常教学中。
        三、利用先进事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书本上的内容太空洞,主席的讲话又太有距离感,那么教师不妨引用一些贴近日常生活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引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吕保民,他在买菜的过程中,发现菜市场有一名男子在持刀抢劫,在这种情况下,它当作看不见可以,他直接报警也可以,但是他为了当事人的生命安全考虑。毅然决然的上前制止,在打斗的过程中,身负重伤。虽然是一名已经退伍了的军人,但是在市井中并未放下心中豪情,于人群中挺身而出,无所畏惧。中学生通过对他的学习,会将他们心中的使命感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责任,培养正确的核心素养,要为社会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
        四、利用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多知识光学会是没有用的,学生不知道怎么运用学会了也等于没学,关键是还要学会怎么去实践。社会责任感源于课本而要实践在生活中。参与社会实践不仅可以深化教材中学会过的知识,还可以锻炼我们自己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的利用教材,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时间在生活中,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在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在学习正视发展挑战时,通过学习,学生就会知道现阶段我们遇到的各种资源问题,为了使资源可持续发展,就要注意保护枯竭的资源。要呼吁中学生,从自身做起,如:自己手工制作,循环利用物品。拒绝白色污染,低碳生活不吃烧烤等等。通过实践,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总而言之,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长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并学习,只有培养好他们责任等素养,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可以更加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1]段勇.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探索--以社会责任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8).
        [2]王利平.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以社会责任为例[J].新课程(下),2018,(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