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不仅为数学教学内容的设定指出了方向,而且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数学的需求,并为学生学习数学可能产生的差异性留有充分的余地。为了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减轻部分学生过重的负担,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又要使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通过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使教师的教学更具针对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及质量,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数学老师还可以进行目标和任务的分层,并将评价也进行分层,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为分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保证。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施教;策略研究
引言:初中数学教学分层施教,学生的分类应遵循“多维性原则、自愿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教师通过对全班学生平时数学学习的智能、技能、心理、成绩、在校表现等进行了解,并对所获得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把学生分成A、B、C三组,不在班级公布好、中、学困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对学生分小组展开施教
教师在课堂教学里开展分层施教前,一定要先对学生进行分层。倘若没有对学生开展科学分层,不仅无法充分发挥分层施教的优势,还会因为对学生的要求过高,与学生真实状况不相符,导致学生无法对自己精确定位,降低学生的自信以及学习的热情。
将学生分层时,应该根据水平相近的原则来对学生进行分组,可以将学生分为优等生(A)、中等生(B)、学困生(C)三个层次。老师建立小组后,选出小组的组长,让小组组长管理本组,创建分层管理制度[1]。数学老师对于这些学生,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学习水平,制订相应的教学内容,以促进各层次之间的学生缩短差距,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成绩都能获得提升。同时,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负担与家长疑虑。由于分层之后,容易对C层面的学生及其家长造成一定的心理冲击,主要表现为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家长则是感觉脸面无光。由此得知,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前,老师必须要做好学生及其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及其家长充分了解分层教学的优势,消除他们的顾虑。
关于学生的分层方法,并非只有一种方式。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进步的,也有退步的。因此,数学教师必须要依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学生按层次进行正确划分,同时还要不停地进行调整,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例如,学生的学习取得了进步,那么他就能上升一个层次;而学生的学习退步了,那么他就要降到下一个层次。
二、根据教学目标分层施教
教学过程是以学习和理解能力为依据而进行分层,那么教学目标分层也是必然的。老师要对课本及知识能够熟练的掌握,从而创建全方位的数学体系,并且依据数学体系的内容,为每个层次和小组的学生制定符合他们学习需求的数学目标[2]。将教学目标分层,有助于教师在备课、设问以及作业布置等方面进行更加精准的分层。同时,教学目标的分层,还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准确定位,并主动配合老师指定的学习计划,促进各层次之间的学生的共同发展。如,在教学“一次函数”时,老师就可以制订以下目标:第一,掌握并学习判断一次函数;第二,对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及其性质的掌握;第三,理解并学会判断函数式中的字母与图象位置的关系;第四,学生在体验作图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形结合”思想,并学会利用一次函数及图象性质解决相应的问题。在这种分层教学模式中,第一和第二个属于低层目标,第一到第三个则是中层目标,而高层目标则是这四个的总和。
这样将学习目标精细化、具体化,既能让师生有明确的了解,又能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改变“一刀切”的做法,对学困生采取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学困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目标要求;对于优等生则允许他们超新课标、超进度的学习。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发展近况,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三、根据知识点难易度分层施教
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知识的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切记不能“一口吃成胖子”。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知识点的难度进行合理的分层,以概念为基础,以知识应用为最终目的。这样抓好基础的同时,还能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因此,分层教学模式中的知识分层也是重要组成之一。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老师就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分层教学:首先,老师先对学生进行数学测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促进学生运用“加减消元法”能力的提升。之后,再让各小组之间进行探讨与交流,并派代表将自己小组的计算方法讲解出来。最后,老师再给学生布置相似的习题,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加减消元思想”的理解和总结,并将其消化。在此过程中,老师还要给予一定的补充,让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练习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能力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解答,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通过学生作业分层施教
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和练习,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老师应该分层布置作业。如,基础较差的学生,作业应该以基础题为主,中档和难题为选做题;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以中档题和基础题为主,促使他们努力思考,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习题册上的所有习题都要做,并要求他们保证准确率,尤其是基础题与中档题必须要将错误率降到最低,难题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老师也能掌握一个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便于老师对教学进度与策略的调整。
五、利用丰富的评价分层施教
如果将辅导和作业分层作为提高学生能力的动力机制,那么,评价分层就是学生能力的保障机制。因此,数学老师应该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使评价标准更具针对性,这才是对学生努力学习成果的尊重。因此,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层次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老师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从而给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时刻饱含学习热情。除此之外,数学老师在检测各层次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时,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制订不同的检测试题,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并为下一阶段的分层调整奠定基础。同时,老师还应及时鼓励或表扬那些进步较大的学生,及时帮助那些完成情况不好的学生,为了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打击,还应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从而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进而提高数学能力。[3]
结束语
总的来说,分层教学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能够有效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在已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开.关于初中数学中分层式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8,0(1):84-84.
[2]张志英.探究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0(30):195-196
[3]严允彤.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和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0(2):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