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时代的发展来看,教学对象不同,教学思想就需要更新,进而再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才能够使学生充分获取知识和技能。因此,作为一名处在新课程改革时期的高中体育教师,对待体育教学我们必须要有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才能带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进而提高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
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指多样化,能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策略,更要符合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理念方可行。体育作为一门增强学生体质、放松学生身心的学科在如今素质教育理念的环境下已经备受重视。因此,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我们要主动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身体和心灵在体育课堂中都能够得到放松,进而促使学生积极的去面对高考。下面,我讲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新课改下高中体育的有效教学策略作以下几方面论述: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室内体育
面对高考的各个科目,年龄尚小的高中阶段学生承载着巨大的压力,更有甚于有部分学校将体育变成室内课以后,硬性要求学生学习文化类科目,继续增加着学生的压力,最终获得了适得其反的效果,造成学生渐渐厌恶高中生活。因此,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在室内体育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放松学生因学习疲惫的身心,使学生爱上体育,进而打造出新课改下精彩的高中体育室内课堂。
比如,在室内体育课上,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剪辑的NBA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浮躁的心情在大屏幕的画面中得到改善。进而在学生欣赏完以后,我利用flash软件为学生播放一些具体化的篮球动作,指导学生学习。然后,我让学生就自己喜欢的球星进行交流,并指导了学生他们在篮球比赛中的某些动作,使学生了解了一些相对于帅气的动作是很难完成的,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之后,我就篮球比赛对学生做安全问题的教育,利用剩余的一小部分时间继续播放了视频,旨在使学生对篮球有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最后,我做了课堂总结,让学生交流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室内体育的感受。这样,我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室内体育,以形象动感的画面吸引了学生,使学生渐渐喜欢上了室内体育课,从而绽放出了精彩的高中体育室内课堂。
二、为营造和谐氛围进行师生互动
体育是愉悦学生身心的一门学科,而不是让学生自由散漫,教师一旁观看的一门学科,传统教学时期教师正因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课堂上的教学氛围一度很单调。
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高中体育教师,我们可以进行师生互动营造课堂的和谐学习气氛使学生主动投入进来,进而实现新课改下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比如,在教学脚内侧踢球时,首先,我针对足球的特点,设计了具有专向性的准备活动,对学生做了讲解,并示范了动作,便开始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然后,我根据学生个人的体质差异,参与到了学生的练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不断的巡回指导,并强调学生要把球管理好。之后,我在观察中找出了一名动作较好的学生,与其一起对大家做了示范,为学生掌握脚内侧踢球技术做了榜样,进而让学生继续沉浸在了练习活动中。最后,我对这次练习活动做了评价,带领学生进行了渐进性的肌肉放松练习。这样,我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了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三、以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的能力都是学生步入未来社会后必须要具备的。新课改中也对教师提出了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能力的要求。因此,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我们可以通过设计竞赛活动将学生划分成比赛小组,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从而完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比如,在带领学生复习排球中的正面上手传球和正面双手垫球这一节时,首先,我让学生做了一小段时间抛球和垫球的练习,使学生熟悉了球感。然后,我对学生讲解了垫、传球比赛的规则,并对学生做了示范,进而将学生组成了比赛队伍,让学生在组内练习,旨在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意识,以及在发现问题时培养学生及时改正的态度。在比赛结束之后,我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了解了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进而对比赛结果进行了合理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了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排球的热情。最后,我带领学生做了放松练习,使学生的上下肢肌肉得到了充分的放松,让学生交流了这次竞赛活动中得到的收获。这样,我通过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以有限的课堂时间培养了学生的双向能力,从而顺利完成了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任务。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我们要以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为依托,尽全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越来越愿意参与体育课堂,让学生养成主动锻炼的良好习惯,最终在新课改下最大化的实现高中体育的教学效益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尹玉华,孙倩,杜江舟.剖析新课程标准变化 谈高中体育教学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18(09):20-21.
[2]张立刚.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J].才智,2017(1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