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体育教学离不开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中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将初中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进行整合,在传授学生体育知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以新课改为研究背景,主要分析了初中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整合的有效策略,皆为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希望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健康教育;整合策略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初中体育教学迎来了革新局面,所以将初中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进行整合,将会成为未来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大与健康教育的整合力度,势必会打破传统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初中体育教学改革顺利实施,从而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树立健康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理念,将两者进行整合,以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一、从理论知识入手,引导学生重视健康
初中体育课程无论如何改革,都要以科学理论知识作为授课基础,需要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流程,并通过运动项目的训练与锻炼,才能将体育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因此,初中体育教师不应将课堂变成放松的场所,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体育素养,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从初中生健康意识着手,引导其对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的重视[1]。
例如,现在的初中生,大多都有不吃早餐的习惯,甚至连很多家长都不以为然。对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关科普教育视频,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吃早餐的危害,并说明清晨起床后人体各器官刚刚恢复机能,如果不吃早餐,不摄取营养就进行体育锻炼,会严重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此外,针对学生过于追求瘦身材、小腿腰等现象,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进行相关理论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审美观。同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生活现状,根据学生心理发展,通过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使学生认知到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整合的重要性,从而便于体育教学顺利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二、从运动体验入手,加强学生健康意识
初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体育魅力,进而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掌握体育项目运动技能和训练技巧,不断提升自身的体能素质。
例如,在进行体育项目训练开始前,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热身运动,活动主要关节,并为学生阐明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并根据即将训练的项目,重点引导学生活动哪些关节,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肌肉拉伤、骨骼错位等损伤,将运动风险降到最低。如在进行百米起步训练时,提前做好热身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百米起步常用蹲式起跑,身体重心落在前臂和前腿之上,在起跑瞬间后腿根和腰部猛然发力,如不做好热身运动,很容易造成韧带拉伤,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运动训练前不注重热身运动而拉伤肌肉和韧带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运动热身的必要,从而加强其健康意识,减少学生在运动中可能受到的伤害。
三、从运动计划入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初中体育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施展自身执教水平,通过采取有效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其坚持锻炼、勤于锻炼、乐于锻炼,从而使学生体育素质得到提升[2]。在初中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整合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心理,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例如,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引导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如足球小组、篮球小组、长跑小组、跳绳小组等,每个小组成员自选出一名队长,与组员一起制定运动计划,组长担任组织开展活动计划和运动指挥的角色,小组内通过相互鼓励和督促的方法,来使组内成员坚持完成运动目标。这种兴趣小组体验活动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体育运动的魅力与精神,还可以使其在坚持运动过程中养成良好习惯,如不迟到早退、说到做到、耐心坚持、突破自我等,同时,兴趣小组也有利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可以将自己训练心得分享给组内其他成员。通过学生之间互相激励与监督,在兴趣的驱动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教学要在培养学生体育素质的同时,重视对其健康的教育。整合初中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高效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健康意识,加强学生健康教育有效性。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制定运动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本文从理论知识入手,引导学生重视健康、从运动体验入手,加强学生健康意识、从运动计划入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三个方面,阐述了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整合的有效策略,以帮助更多体育教学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秀珍.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1(Z1):193-196.
[2]赵曙.初中体育与健康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