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为什么要引导学生以这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怎样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学习?一、强化问题,促成动力,形成主线二、生成问题,经历过程,达成目的。
关键词:通过问题 引导 学习
所谓“问题学习”,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问题进行探究,在问题的引导下思考并获得相应知识与技能。在学习过程中,要始终以问题为线索,并将学习过程看做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1】。
为什么要引导学生以这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传统学习方法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也有很大弊端。如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不注重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而是一味灌输,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的提升。并且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十分枯燥无味,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但问题学习法与传统学习方法有很大不同,在问题的引导与推动下,学生会自己主动思考,积极探究,这对于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培养学生优秀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日常学习中要尽可能应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学习。
问题是知识的核心,是敲开知识殿堂的敲门砖,是开启思想与科学的钥匙。在日常学习中,必须通过问题引出知识,最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并掌握相应技能。可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有相关研究表明,人之所以喜欢学习,具有学习动力就是因为问题的存在。如果没有问题,学生将缺乏求知欲与探索欲,也不会有克服学习困难的动力,难以品尝到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与快乐。因此问题是学习的核心,只有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才会深入思考,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与正确【2】。
在问题学习中,往往是通过问题引出知识,通过问题掌握知识。
具体如,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也就会具备解决问题的动力与欲望,进而在探索欲的推动下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采取各类措施手段促进问题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总结概括能力等均能得到有效锻炼与提升。一因此在现代化背景下开展问题学习活动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怎样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学习?
一、强化问题,促成动力,形成主线
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任务以学习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把学习内容以问题呈现出来,而后根据问题展开学习活动。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根据学习内容所呈现出的问题也就形式各异。所呈现问题要紧靠学习,形成一线;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人入胜,悬而未决,但又急切想要解决。就象像章回体小说里的情景,看完了这一回,故事情景还没有“显山路水”,到底怎样发展?看了这一回,使人更急切地又要追看下一回。这样以问题来引起学生质疑,引发学生思考,引领学生探索,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
二、生成问题,经历过程,达成目的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形成能力,新的事物是陌生不熟悉的。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不清楚不理解,总是充满疑惑,总想通过学习解开疑惑,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疑惑。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寻找疑惑挖掘疑惑,接着提出为什么,然后认真思考分析,最后解决疑惑;引导学生把所有的疑惑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来解惑。疑惑越多,解惑越多,达成学习目的也就越好。“师者,所以授业解惑也” 古代教师的职业是授业解惑,但在现代化背景下,传统教学观念已经不再适用,教师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理念,并结合教学需求促进自身角色转变,将课堂交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达到以上目的,还有做好以下一些工作。
1、培养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指的是将问题作为学生思维与感知的对象,在学生心理制造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问题意识是其必须要具备的一种思维品质,
只有树立问题意识,学生才会产生学习兴趣、具有学习动力与欲望,从而高度集中精神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促进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此外,问题意识也是推动学生探究探索与创新创造的重要动力,是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总而言之,问题意识对于学生至关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能立足实际学情,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2、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解难。要想让问题教学具有时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要能灵活运用书本资料、生活案例、多媒体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质疑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确保问题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要经常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精神。分析以往教学经验发现,如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严肃,很少教对学生开玩笑或是学生有疑问后不是及时解疑而是责怪学生多事,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并害怕提问。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不要迷信书本和老师,要相信科学。最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处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关系,要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并充分利用有效资源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升。
3、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在当前背景下,启发式教学同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启发式教学策略更能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能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科学设置问题,利用问题像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进步成长。在利用问题像学生提问时,教师需掌握一些提问技巧。如提问的方式不能是千篇一律的点名提问,可以是击鼓传花等提问方式,将游戏与将问题有机结合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第二是教师一定扮演好自己的引导者角色,不能将答案直接抛给学生,而是要设置悬念,欲擒故纵引导学生思考与解决。具体如,教师的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帮助:当学生前进中走不动时,教师不是替代而是帮助,帮助学生找出方法并自主克服困难;教师的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前进中畏惧不前的时候,教师不要强迫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继续前进。另一方面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就是促使学生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把学生引上我要学。再一方面,教师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学生是自身的主人,是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因此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学习要引导学生身体性参与,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第一版
【2】参考文献: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