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学”为孩子搭建适合的在线学习平台

发表时间:2020/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9月17期   作者: 刘振平 姜春玲 潘晓华
[导读]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向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
        摘要: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向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如何解决居家学生的学习问题,如何让他们在延期开学期间优质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在疫情防控期间,做了许多探索。
        关键词:宅家学;孩子;搭建;学习平台
        一、科学规划,未雨筹谋,做足充分准备
        1、问题引领,集思广益。
        众人拾柴火焰高。校领导结合学生居家实际,提出了“如何让学生宅在家里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采用何种形式的在线教学?谁来录制视频?采用什么形式、需要哪些设备?怎样保证学生高效地观看视频?”并将这一系列问题发布在全体教师微信群,广泛征求老师们的意见。老师们展开热烈讨论,纷纷献计献策,“LZEX宅家学”的基本雏形诞生了。
        2、硬件保障,开发资源。
        为方便教师备课,微机组梳理了资源开发、网络下载、视频录制的基本流程,为老师们提供技术支持。为确保录制质量,学校提出“特殊时期学校现有设备可以带回家使用,对于供应不足的设备经级部审批可以自行购买”的方案政策,为老师们提供硬件支持。同时,学校第一个网上教学视频《圆的认识》在各方努力下成功诞生,这也是莱州市第一个教师自行录制的线上教学微课。有了示范引领,各教研组以极大的热情迅速投入到线上研讨中。
        (本文由刘振平、姜春玲、潘晓华执笔,肖续斌、张燕、王惠丽、原青英、杨钧、赵慧、任翔丽等同志参与了具体的设计,全校任课教师参与了实践。)
        3、实验测试,甄选平台。
初期坚实有力的准备工作,为学校“宅家学”的运行提供了基础保障,也让我们有了组织线上教学的底气。随着全国网络培训平台的全面开放,我们也逐步加深了对远程教育的认识。最初,学校计划选择一家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教学。学校组织骨干力量对多个平台进行了测试,我们发现,有两点不能满足我们组织在线教学的初衷:一是各类教育机构的目的是为了普及某方面的知识技能尽快提高学生成绩,所以平台提供的视频呈“点状”,尽管连在一起也可成“线”,但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二是现有免费开放的平台,虽然功能强大资源丰富,但是易拥堵卡顿,而且要填写身份证号、手机号、验证码、密码等过于繁琐,极易泄漏家长的隐私,增加家长厌烦。而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是线状的,有一定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强制性(非学不可)。出发点不同,导致手段不同,也决定了彼此的目标各异。经过细致的比较、分析和斟酌,学校达成共识,培训机构的网上教学不能满足我们本次抗击疫情的宅家学习需求,我们必须开发自己的资源,寻找自己的平台。
        二、关注学情,精心设计,建构学习模式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经过反复推敲和实验,学校已初步建构起“LZEX宅家学”五段式学习模式。
        第一阶段:导学助领。
        学会学习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居家学习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契机。所以,学校精心设计“导学单”,意在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和引导性问题,尝试解决新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遇到困难可以采用上网查询、同学交流、请教家长和询问老师等多种方法,借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针对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的问题,学校考虑周到,通过加注拼音、图画辅助等方法予以解决,使所有孩子都能迈出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第二阶段:关键突破。
        即,突破重点、点拨难点、解释疑点。对于每一课时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在自学的基础上,再借助微课进行关键突破。学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精力、视力和注意力,对微课制作提出了具体细致的要求。比如:微课内容要聚焦一点;设计要有趣味性,能够与学生产生互动;时长最好控制在10分钟左右等等。这样,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够打通新旧知识的连接,牢固掌握新知。由于微课设计注重了参与性,而且还可以通过暂停、回看等自己来控制学习进度,深受学生欢迎。
        第三阶段:诊断反馈。
        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学校通过设计作业单的形式,提出要求,提供分层习题和测试题供学生练习和诊断。这个过程我们不强求家长参与,而是在当天下午推送导学单和作业单的答案,让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和诊断,家长可以参与监督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学校还通过“相关链接”提供了拓展阅读、思维训练等内容,供学生学习和参考,弹性空间相对较大。为防止学生作业出现片面性问题,教师通过抽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居家学习情况。


        第四阶段:互动答疑。
        每晚8:00——9:00,各科教师利用QQ、微信等平台开展在线答疑活动。一方面,回答学生的提问,总结作业抽查情况,并对当天的学习重点进行方法上的提醒,确保当天所学当天消化;另一方面,分享家长对孩子宅家学习的管理经验,对一些家长的做法给予肯定和支持,积极建言献策,疏导他们的焦虑情绪,确保居家学习质量。
        第五阶段:巩固提升。
        待疫情结束学生返校后,教师以复习的方式,对“宅家学”内容进行逐一梳理,重点看看哪些内容学生掌握了,哪些还存在疑问,进行查漏补缺、重点辅导,直到弄懂学会,融汇贯通,切实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
        这五个阶段,必须顺承同一个课题,它们之间没有界限,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只是承担任务不同而已。学校对五个阶段的目标,对导学单、微课和作业单的设置,都提出明确要求,尤其在政治性和知识性上要求更为严格,并对提交的材料安排了专人把关,确保资源包的质量。这五个阶段,一三阶段不使用视频,也充分保护了学生视力和学生的注意力。
        三、反复斟酌,完善细节,探索发布途径
         1、统一要求,确保资源质量。
        一方面,为便于学生有序学习,每一课时学校都按照“1导学单、2微课、3作业单、4相关链接”的编排顺序以资源包的形式呈现。另一方面,为确保资源包质量,也为了调动教师参与研制资源包的积极性,学校要求各教研组将制作好的资源包都发布在微信群中,供老师们共享和借鉴。学校也计划在学生开学后,评选出最具影响力的教研组进行表彰奖励。这些举措,为教研组竖起了标杆,各教研组群策群力唯恐落后,提升了教研质量。
        2、完善细节,力求无缝覆盖。
        一是“宅家学”五段式学习模式,主要用于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学习,其它学科如何跟进?这是学校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调研,学校决定利用“红领巾假日课堂”的形式向学生推送,在走出去、跟我学、跟我做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提高技能,锻炼身体。这种教育方式,我们命名为“LZEX宅家学”,既方便家长和广大教师网上查询,也便于我们的远程教育走得更高更远。
二是“宅家学”资源包通过什么途径发布?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学校组织广泛讨论,倾听各方意见,反复进行对比,最后达成共识,即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和班级QQ群同步推送。这两种方式都适合手机和电脑操作,避免给学生家庭增加经济负担。即使有的家长因工作不能监督孩子学习,家中老人也可在手机上进行操作,帮助孩子进行宅家学习。而且学校微信公众号面向全社会,各教研组精心打磨的优质资源包可以让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共享和借鉴。
        四、换位思考,精准施策,形成家校合力
        对于延期开学期间线上教学这一非常之举,学校最初也在探索之中,对广大学生和家长来说更是既充满期待又感到担心。因为居家学习不同于在校学习,家中没有师生的当面语言交流,没有现场的信息反馈,更没有教师对学生注意力的管理,这很有可能极大的影响教学效果。为了将这项工作做细做实,学校迈出了坚实的“三步”:
        第一步,提前研判。延期开学前,学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邀请家委会成员参与,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家庭电子设备以及看护人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实施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提前做好研判,想好对策,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到居家学习中来。
        第二步,有序推进。延期开学期间,学校先在每个年级推出一个课时的资源包进行测试,并通过电话、微信、QQ和电子信箱四种渠道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每天下午四点发布第二天资源包,便于上班的家长提前做好准备;当天教师全天在线,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当天下午5:00发布答案,便于学生订正改错;晚上8点至9点,所有任课教师在线答疑和辅导。
        第三步,共同成长。教师、学生和家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延期开学让三方成为一个共同体。教研组经常组织经验交流,寻求最佳的反馈和指导方法;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和家长联系,给予耐心引导、方法引导和和个性化关照。各年级家委会更是主动参与,组织家长交流分享孩子居家生活和学习经验,搜集整理当下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积极化解各种特殊情况。家校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确保居家生活和学习质量。
        虽然疫情给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难题,虽然由于仓促应战很多老师既没有心理准备,也没有技术储备,但是,我们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经过几个多周的实践,我校学生能够按照“LZEX宅家学”的指导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宅家学习和活动锻炼,教师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和责任感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更加和谐稳定。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