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是最能贯彻落实《纲要》《指南》和去“小学化”的活动。特别是它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够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因而在幼儿园广泛采用。
我所在的幼儿园一直进行着关于区域活动组织与实施策略的实践研究。研究中,我们发现区域活动模式单一,在活动中幼儿交往对象单一,幼儿交往的对象仅限于自己班的同学,没有与异龄孩子交往的机会或扩大孩子的交往圈,没能最大限度的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加上现在是二胎时代,我园许多家庭有两个孩子,而观察中我们发现小的孩子总爱跟着大孩子玩,于是,我们尝试开展了“大带小”区域活动模式,即大班部分幼儿和小班的孩子在一起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期望通过区域活动“大带小”模式的实践,不仅促进幼儿语言、交往、责任感等社会性的发展,促使幼儿更快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从而达到进一步优化区域活动的质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在实践中,我们思考着这种“大带小”模式的区域活动中“大孩子”会如何与小班的孩子进行游戏呢?他们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发挥着什么作用?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在“大带小”区域活动中“大孩子”的三种角色定位,即指导型、协助型、伙伴型。
角色一:指导型---游戏中的“老师”
案例:小二班开展的是“大带小”模式自选区域活动,这次有七位大二班的小朋友被邀请和小二班的小朋友一起开展区域游戏活动。其中一位大班小朋友然然来到了图书区,看见两个小班的小朋友在图书区里准备找图书看,她们一会儿翻这本,一会儿翻那本,每一本她们都飞快的翻阅一下就放了回去。这时两个小班的小朋友选中了一本《送大乌龟回家》的绘本故事书。其中一位小班的女孩果果看见大班的姐姐就在旁边,于是拉着大班的然然说:“姐姐,你能不能给我们讲讲这本书呀?”然然听了后,看了一下书的封面又快速的看了一下书里面,然后说:“好呀!”这本书对于然然好像看过,她清楚的念道:“《送大乌龟回家》,大乌龟爬上坡......”津津有味地给两个小班的小妹妹讲了起来。边讲还边指一下书上有趣的地方。讲完了,然然还问两个女孩“是谁救了乌龟大叔呀?”并对她们说“别人有困难时提供帮助”“有哪些小动物帮助了乌龟大叔”......,就像是一位“小老师”。
从整个案例里让我们感受到,“大带小”的区域活动中“大孩子”对于绘本的内容很熟悉,还认识一些字,所以她爽快的答应了,并且绘声绘色的讲述,还不时的提问和讲道理,就像平日里“老师”给小朋友讲故事一样。后来,我们常常在科学区、美工区也会发现“大孩子”按着图示像小老师一样教弟弟妹妹玩,往往这时的“大孩子”显然就是“老师”的角色。
角色二:协助型----游戏中的“助手”
案例:小四班开展的是“大带小”模式《森林狂欢会》主题区域活动。小四班邀请了七位大四班小朋友作为“森林保护者”的身份参与这次的区域游戏活动。在美工区老师准备了非常丰富且不同层次的美工材料:有简单一些的为动物卡片涂色,有的需要在圆盘上画上五官再进行粘贴,还有的直接用卡纸或纸筒进行制作小动物,等。一位大班的小朋友茜茜选择了用纸筒制作小猫,在一旁的小班妹妹佳佳准备和小姐姐一起完成制作。她们进行了简单的分工,茜茜负责做小猫的头,负责在纸筒上粘贴耳朵添画面部,佳佳则负责在纸筒上画上扣子。这时,茜茜准备将做好的头和身子进行组装。茜茜拿出双面胶,告诉佳佳粘贴方法。接着还协助佳佳把双面胶粘贴在纸筒适宜的位置,并寻找装饰材料协助佳佳给小猫身子进行美化,最后在茜茜的协助下顺利完成了小制作。
在这个案例中,“大孩子”茜茜和“小孩子”佳佳共同制作小猫,因为在头和身子的组装时,作为佳佳坚持要自己进行组装,但对她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大孩子”茜茜于是在制作的几个关键环节出手相助。这时“大孩子”更多呈现的是“助手”的角色。
角色三:伙伴型----游戏中的“朋友”
案例:小一班开展的是“大带小”模式《糖果屋》主题区域活动,这次被邀请的七位大一班小朋友自主选择进入活动区。有两位大一班的小女孩,是一对好朋友,平时就形影不离,于是这次她们选择一起进入角色区《糖果吧》游戏。她们扮演顾客在糖果吧里买了饮品,就坐在“店内”旁若无人的边喝边聊,非常开心。在他们周围还有一些小班的弟弟妹妹,也作为“顾客”品尝着自己刚刚购买的饮品。“大孩子”聊得开心极了,不时发出笑声,小班的弟弟妹妹被他们谈论的关于“游乐场”的话题吸引住了,听着听着也加入其中,和“大孩子”一起聊起来。
从这个案例我们观察到,两个“大孩子”结伴进入一个活动区,沉浸在自由聊天的快乐中,这两位“顾客”扮演的很轻松,有趣的话题让她们开怀大笑,而这种快乐感染了周围的“小顾客”,话题也是“小顾客”们感兴趣的,熟悉的,于是很快大家就聊到了一起。这时候无论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她们都是糖果吧的顾客,所以她们很快在游戏里成为了“朋友”,这呈现的就是游戏中“大孩子”的“伙伴型”角色定位。
在“大带小”区域活动中,被邀请的“大孩子”有时候是分散到各个区角活动中,有时她们也会三五成群进入同一个活动区;游戏中她们的角色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是指导型,有时候是协助型,还有时候是伙伴型。在这里,幼儿自主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及探索意识等特点都会发挥的淋漓尽致。这就需要我们更加积极主动、有效的观察幼儿、关注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提升分析幼儿、解读幼儿的能力,不断地优化区域活动质量,使幼儿健康、和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