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伴随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逐渐推广,传统教学方法自身的弊端也越来越凸显出现,令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们陷入了深思。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素质教育改革,有必要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影响下针对如何优化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将以小学语文为对象,针对教学方法的优化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对当前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引言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我国教学方法呈现出单一化、固定化的特点,导致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被严重地束缚在了框架之中,无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我国教育部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改革,力求通过一轮又一轮的教育革新了为快速发展的全球化经济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高素质人才。小学阶段作为重要的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日后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将以小学阶段教学中的语文学科为对象,针对如何更为有效地开展教学实践进行研究。
1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含义
所谓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系统的语文知识学习之后所能够形成且积淀下来的,契合时代发展诉求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以及语文情感等。可以说,“语文核心素养”一词生动地体现了工具特质同人文特质的统一。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亦是“新课标”明确提出的教学任务。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当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小学生的见识得到积淀,能力得到提升,审美旨趣得到进步,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2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1 单一地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欠缺
语文学科知识不仅涵盖了识字、读文等知识,而且还涵盖了语文写作,其内容较为丰富,不如自然科学有趣,这样就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往往出现上课走神以及上课说话等不良现象,进而也就不利于个人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倘若不及时改善学生的学习现状,就会导致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排斥感。
2.2 学生未能全面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语文的技巧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主要原因。其中,就针对当前的小学生而言,其在做相应的语文阅读理解和作文题的时候,缺乏一定的语文解题技巧,在做题时脑袋一篇空白,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2.3 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习惯未能得到良好的培养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其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限,对于课文的学习也不会进行预习,对于知识的获取只能通过老师课堂上的讲授,这样就增大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而长时间对老师依赖,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独立性都会下降,进而也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浅析
3.1 注重情境教学法与实际社会生活的融合
小学语文的学习内容并不是非常晦涩难懂的,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情境创设的现实条件,多引用、插入生活中经常遇见的事例帮助小学生进行语文的学习,把情境教学法变得生活化,有趣化。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仍不够丰富,高深的语言情境并不能引起他们共鸣,所以,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引用,应贴合他们的日常生活。教师最好是创建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模拟,童谣中的遣词造句,动画片中的角色扮演都是语文学习的好方法,这样才能让他们体会语文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优化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氛围的有效营造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动性强,教师不能盲目地为了追求课堂纪律,而打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否则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营造较好的学习情境,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并配上丰富的表情和手势,这样就能促进学生能够在一个较为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小学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大多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因此,教师就可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生活,并提高自身的生活适应能力。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开展相应的复习知识的小游戏,在课前进行开展,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有效的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以此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3.3 加强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课堂教学中也引进了不少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对媒体教学设备引入课堂已经不是一件新奇的事情了,逐渐普及也逐渐被大众接受并使用。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辅助性十分明显,得到的效果也十分令人满意。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难免会出现一些无法用言语描述的画面,尤其是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这时任何课堂教学工具都没有办法弥补。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可以将抽象语言以及教师无法描述的画面,转为生动形象的图片、影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更加直接地体会到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在这种教学设备的影响下,课堂也将变得更加立体活跃,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度也有所提升,课堂效率也因此不断提高。例如,在为学生们讲解《圆明园的毁灭》这一篇文章时,仅仅通过文字的描述以及文章中所配有的一两张图片是无法给予学生鲜明的感官刺激的,学生也没有办法感受到圆明园毁灭的过程。这时,教师即可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播放电影《圆明园》的片段,让学生直观的通过影片来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不但能够记忆深刻,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文明与野蛮,辉煌与悲凉的鲜明对比下,圆明园的毁灭是极其令人痛心的一件事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辅助,更好地感受当时的情景,进而达到教学目的,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3.4 注重学生潜在能力的开发,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有效培养
学生的自身潜在智能,帮助小学生从小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习惯要着眼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现代心理学认为,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同时调动读者各种感觉和思维运动变化的复杂过程。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读者的思维、想象力、记忆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与锻炼,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动机、情态、兴趣等心理因素。对于小学生来说,随着其字词识记能力的进一步增强,阅读将会成为小学生获取外界知识的主要途径。小学生文本阅读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个是课内文本知识阅读,另一个是课外文本阅读。在进行课内文本阅读训练时,教师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制定阅读教学目标和阅读教学计划,并要善于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辅助课内文本的阅读教学。
对于课外文本阅读教学而言,教师要切实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教师要多引导,增加课外阅读的导向性。小学生受自身知识储备量的限制,在选择课外阅读文本时难免会感到手足无措,这时候教师的正确引导显得十分重要,可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兴趣、满足自己阅读需要的阅读材料。第二,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服从并契合于课内文本知识教学。给小学生安排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任务,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理解课内所学阅读技巧,并将其应用到课外文本阅读鉴赏之中。因此,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一定要确保其可读性,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第三,要确保其趣味性。保证阅读材料的趣味性能够使之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因阅读内容过于晦涩难懂,导致学生读不下去、半途而废。培养小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对于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不可或缺。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让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坚定个人独到的见解和想法,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日常执教过程中采用“问题导学法”辅助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例如,在学习杜牧的《山行》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先给同学们留下这样几个问题。“作者依次看到了哪些景象?”、“诗歌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这样一来,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想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就必须不断优化当前应用的教学方法。在充分了解了当前教学实践不足的前提下,教师既要注重教学氛围的优化,又要加强对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应用,并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以此来全面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英.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 3(5).
[2]陆海娟. 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J]. 作文成功之路(中), 2017(7):63-63.
[3]武羊. 基于快乐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22):104-105.
[4]周娟英.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研究[J]. 好家长, 2017(68):1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