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育中的奖惩制度

发表时间:2020/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7期5批次   作者:邱睿
[导读] 小学阶段,学生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学生在平时渴望表现自己,同时也容易犯错
        【摘要】
        小学阶段,学生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学生在平时渴望表现自己,同时也容易犯错。为了正确引导学生发展,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小学教育中必须要有相应的奖赏与惩罚,同时恰当的表扬和奖励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本文插叙了这个制度重要性和实施措施。
【关键词】
小学教育  奖 惩 奖惩制度 素质教育 小学教育
【正文】
小学教育中奖惩制度的重要性
一、小学教育中奖赏的重要性
        在小学教育中,奖赏包括了情感奖励和物质奖励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都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发展。合适的奖赏能够让学生对事物与情感的认知保持正确的认识。
(一)情感奖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同学们的热情
        学生是需要被关注的群体,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与鼓励,而老师的鼓励与关心会让他们在学习中拥有更多的热情。在课堂内外,老师的口头表扬,或者是眼神上的肯定都是教师情感奖励的一部分。学生在教室的情感奖赏的影响下,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与生活当中。
(二)物质奖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老师们的教学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会准备奖励学生的小物品,例如小红花,小星星,或者在考试后,教师准备笔记本,钢笔,课外书籍奖励成绩优异和进步突出的学生,这样的奖励就是教育教学中的物质奖励。在课堂中,适当的物质奖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物质奖励作为一项常规的奖励形式,往往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如何进行物质奖励是有一定艺术性的,物质奖励绝不是单纯地发放物质奖品的过程,只有巧妙地进行物质奖励,才能够发挥物质奖励的作用。我们在进行物质奖励的时候,可以根据奖品的特点,将奖品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把奖品当做教具。例如,在数学课中,我们可以借用一盒牛奶让学生感受长方体的特点,这样做是为了将抽象的时候在物品的演示下更好地理解,课后再将牛奶巧妙地奖励给表现优秀的学生,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问题,也在悄无声息中奖励了学生。
二、小学教育中惩罚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关注越来越多,也更加宠溺学生,有时候往往会让学生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而恰当地惩罚,是规劝学生的手段,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惩罚是很有必要的。
(一)、家庭观念的制约
        如今,家庭对孩子的关注越来越多,一个家庭几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甚至过分宠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让孩子从小养成了一些非常不好的习惯,产生了一些非常不好的思想。孩子越来越自私,越来越缺乏集体荣誉感,而家庭的教育观念成旧,缺乏相应的教育手段,从而让家庭教育的无法对孩子产生良好的效果。
(二)赏识教育的局限
        赏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对自己充满自信。但赏识教育不是完美的,赏识教育如同温室,能够让花朵成长,同时,也能够让花朵变得更加脆弱。由于小学生的对事物情感的认知还没有成熟,赏识,鼓励,表扬多以后,学生容易产生自负,抗压的能力也将变得越来越脆弱,面对困难的时候也容易选择逃避。所以,正当的、合乎教育常理的处罚当且应当登上大雅之堂。
惩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古来有之,但惩罚的目的不是发泄教育者本身的情绪,它的目标是受教育者,采用惩罚教育是为了被教育者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与道德习惯。惩罚教育是一种强制地教育手段,通过让学生产生受挫感以求强化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它的作用不可忽视,但是如何使用处罚教育是一个难题。简单、粗暴的惩罚往往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而有的教师,往往把惩罚单纯地当做体罚。这些都是不恰当的,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规范地实施惩罚教育。


三、小学教育中奖与罚相互调节的重要性
        教育是一门研究如何培养人才的科学,教育是人成长的必要品,没有教育,人无法成长。在教育实践中,如何运用合理的教育手段是十分有必要的,做到赏罚分明是有效教育的重要条件。
在素质教育理念盛行的今天,赏识教育,鼓励教育被越来做多的人接受。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关注了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容易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对孩子多肯定、多鼓励,有利于激发其潜能、培养其创造力。
然而,赏识教育就像是一味猛药,他能够让自信心缺乏的孩子找回自信心,但是,它也能让孩子变得极度自负。在赏识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孩孩子只愿听好话,不愿听任何批评,也经受不起一点儿挫折。一位教育专家这样提醒:“如果没有标准,没有明确的教育指向,一味地赏识,就会演变为一种‘精神鸦片’,而现实世界是不可能永远提供给孩子 ‘赏识’这种鸦片的。”《论语》中就有孔子批评学生的记载,宰予白天睡觉,孔子批评他“朽木不可雕也”,宰予后来却成了孔子的高足。赏识和批评应是教育的双翼,只有赏识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至少是不完整的教育。
小学教育中常见的奖罚制度
一、奖励事项
1、作业完成质量高的奖励一颗小星星;家长签字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2、课堂举手回答问题,表现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3、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附:20颗小星星可以抽奖,奖品随机。
二、惩罚事项
1、违反课堂纪律的扣两颗小星星;
2、作业未完成的扣五颗小星星;
3、没按时完成任务时扣两颗小星星。
作为小学老师应怎样做到奖罚分明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提倡“赏罚分明”,可是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一个班主任对学生,特别是对那些所谓差生,动不动就施以惩罚,往往会使学生的情感朝相反的两极发展;一是,对个性软弱的学生来说,由于屈服于教师的惩罚,多半会变得消极自卑;再则,对个性倔强的学生来说,对的惩罚思想上容易产生强烈的不满,甚至公开对抗,顶牛,对教师失去信任感,教师的教育他也听不进去,对他也不起作用。针对同一种错误,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处理,“以奖代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对书写潦草的学生,与其罚抄几遍,不如大力表扬书写好的学生,并把其作业作为书写潦草学生的范本,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即表扬了优生又教育了差生,且不会出现惩罚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我国历来有“严师出高徒”的古训,作为班主任能宽容学生的缺点吗?能!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我们面对的是学生,是未成年的孩子。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孩子呢??班主任对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是教育学生的需要,这是因为:
(一)班主任对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可以缓和学生的紧张情绪,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育。由于学生在犯了错误后,得到的是教师的谅解和宽容,他就会重新评价教师的行为并从情感上与教师接近了一步。这样,就缓和了学生的紧张情绪而乐意接受老师对他的教育。
(二)班主任对学生的宽容能调节师生之间的关系。滥用惩罚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这是每个班主任所熟悉的。那些好用惩罚的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不仅在校时显得很不融洽,即或学生毕业后走上了社会,也对班主任仍然有着极不好的印象。然而宽容却会改变这种关系,他会使师生关系融洽,尤其是当一个贯用惩罚的班主任,如果在以后的教育中改变这种作法而代之以宽容,那么,过去那种紧张的师生关系将会很快得到改变,换来的将是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因此,我们说,宽容能调节师生之间的关系。
        (三)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当宽容而不是纵容。中国从古至今提倡“宽以待人”,提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对学生宽容的态度会形成学生对他人宽容的态度。
【参考文献】
【1】陈传东,教育隐喻;奖励意味着什么,上海科研教育,2014(10)
【2】杨道兰,巧用奖励,促进教学;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