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树开花了

发表时间:2020/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7期5批次   作者:1解保 2圣鑫鑫
[导读] 又是一年的春天,去年植树节时种植在校园里的两棵柚子树开花了
        又是一年的春天,去年植树节时种植在校园里的两棵柚子树开花了。一日,我站在两棵柚子树前,一直盯着柚子树开的花看,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看到柚子树开的花,心里很是兴奋。柚子花像“橘花”,成簇长在一个个枝头上,雪白色花瓣中透着淡淡的黄色,花开五瓣,花瓣前端稍微有点反卷,让鲜黄色的花粉与黄绿色的花蕊更显凸出,在油亮翠绿的树叶烘托下,簇簇白花格外耀眼,散发着怡人的清香。
        就在我沉醉于花香时,杨校长走到我身边,也静静地看这两棵柚子树。我随口说:“杨校好,这花格外香,很远的地方都可以闻到花香。”杨校长铿锵有力地说:“你看,同样的两棵柚子树,一棵开满了花,另一棵刚刚打花苞,花期不一样啊!”杨校长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我思考很久很久。一方面是因为我一直只关注开花的这棵柚子树,欣赏花是多么的香,而忽视对另一棵未开花柚子树的关注。让我想起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多地关注优异的学生,而缺少对薄弱学生和潜能生的关注。另一方面是因为两棵柚子树,同一时间种植,同一气候,两棵差不多大小的柚子树,花期却不一样。我们的学生难道不是这样吗?同一班级里的学生,正如这两棵柚子树开花一样,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花期”,不可“一刀切”,不可统一要求所有人都达到相同的标准,更不可强求。
        两棵柚子树不仅花期不同,开出花的大小也不尽相同。尽管我们希望每一朵花都能长出一个果实,但从实际来看,并非每一朵花最后都能长成柚子。我们的学生难道不也是这样吗?作为教师或父母,都希望他们长大后能成为我们想要他们成为的人。但事实上,孩子的未来并非和我们想象的一样。也许当我们想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建筑师、警察时,他们却成了音乐家、运动员、小说家......。作为教师或父母,要在尊重儿童发展规律的同时,保护好儿童的天性,善于发现孩子的潜在天赋,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像柚子花一样尽情地绽放,自信地绽放。
        小小的两棵柚子树,给我乃至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1.学校教育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育不仅要适应社会发展规律,还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如教育任务的高低,教学难度的大小,教学内容的多少,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编的《教育学》指出:“学生是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出发,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结构:多元智力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儿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了解儿童成长的特性,为每一位学生“花期”的到来提供养料,静待花开。


        2.学校教育需要重建学生观。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由此可见,现有的学生观存在落后的、保守的成分。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其《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教育的真正对象是全面的人,是处在各种环境中的人,是担负着各种责任的人,简言之,是具体的人。”在当代学校教育中,我们要树立新的学生观:第一,认识学生成长的可能性和主动性。学生成长的可能性是一切教育活动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作为生命个人的学生,有着与生俱来的生命力,能够主动建构自身的发展;第二,认识学生成长的具体性。每个学生都是自己生命追求的价值主体,不容他人代替;每个学生之间也是不同的,具有相互差异性;第三,认识学生成长的综合性。学生的成长不仅是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更是情感的丰富,思维的深化,意志的锻炼等多方面的发展,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特点;第四,认识学生成长过程的复杂性。学生成长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条件下,与所处时代息息相关;学生的成长也是在个体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交往中实现的。在当代学校教育中,要把学生看作是有生命的个体,把“关怀生命”看成是当代学校教育价值的一种新取向。
        3.学校教育需要更新教学观。“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仅有分数过不了明天”。“唯分数论”早已不适合当代社会的发展,更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Lan Westbery 在2000年主编的《教学作为反思性实践—德国教学论传统》一书中,用三角形图示表示教师、学生和内容三者之间的关系,直观形象地描述了教学观的基本构成。三个“角”所对应的三条“边”,每条“边”连接两端要素,从而形成三种教学关系,即交往教学观(师—生“边”)、实践教学观(学生—内容“边”)和传授教学观(教师—内容“边”)。当代学校的教学观经历了从重视知识教学到注重智力发展和能力提升为主的教学,从重视智力因素到重视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再到强调教学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发展。由叶澜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研究致力于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其核心理念是“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因此,在学校教学中,特别强调“生活”、“游戏”、“真实”、“对话”、“体验”、“活动”等含义。在此形势下,教学观重心也发生了转移: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从重视知识向重视能力培养、核心素养转变;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打造“学本课堂”;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坚持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并用;从重视死记硬背向重视思维创新转变。
        一棵柚子树花开花谢,树上的花儿有的慢慢地凋零了,有的慢慢地长成了幼小的果实;另一棵柚子树才刚刚开花,也散发着怡人的清香,沁人心脾。今年它们会长成柚子吗?明年它们谁会先开花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