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与能力的相互交织,更是呼唤着创造性的人才。面对社会就业形式日趋紧张,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的社会形式,当今世界各类人才辈出,因此也就出现了就业困难、就业压力重等社会问题,也导致现在年轻一辈压力大、生活压抑等问题。因此,要想在残酷的就业环境中脱颖而出、所向披靡,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具有迅速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创新。江泽民同志曾经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的不竭动力。”各级各类学校现在就应转变教育理念,转变学校的教学思路,特别是义务教育学校,更要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首要任务。要认真思考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创新性人才,如何让新一代的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如何让新一代学生肩负起开创未来新局面的重大责任。所以,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那么什么是创新能力呢?广义上讲,创新能力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精神,提高其素质并完善学生的人格。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制定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一学期开学时,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就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制定计划时,务必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根据其心理特点,确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方法及措施。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校里就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因此在书写教案时就要制定能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设计。
二、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注入的。教师要利用有效的课堂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并且能自觉地思考、发问,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教师要要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师生之间友好、平等相处。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给出的答案,提出的问题,只要有一点合理的地方,教师都应给与肯定,完全不正确的,教师也要给与鼓励和订正,切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教师也可以有意制造对知识理解上的矛盾和冲突,使学生产生迫切的求知欲望,产生创造的动力,这样便会促使他们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分析问题,当问题得到解决后,他们就会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他们创造的积极性。
三、切实执行,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切实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艺术教学。1、要学会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旧的传统教育模式都是满堂灌,教师都是把知识强行地灌入学生的脑袋里,丝毫不给与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样就会压制学生的创新能力,久而久之就成了学习的傀儡。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并且给足学生思考时间。首先要学生掌握科学的概念,在概念的形成、巩固、运用、深化各个阶段引导点拨;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判断、分析、比较等思维基本活动;最后要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的思维模式。2、解放学生的手。
有些事情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手是人重要的感觉器官,让学生多动手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画一画、写一写、剪一剪,可促进大脑发育,使学生心灵手巧。3、解放学生的眼睛,要尽量地让学生自己观察。首先要求学生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这样才会看得认真、看得仔细,还要明白为什么要看,需要看什么。其次观察要学会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要把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挖掘出来,并能通过这些本质,看到事物的现在,回想到事物的过去,预见到事物的未来,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最后要学会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观察事物。要学会全身心地参与到观察对象的各个方面,通过多样化的观察,才能把观察对象的各个方面都能弄清楚。4、解放学生的口。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训练过程中,首先要抓住一个“敢”字。教师要尽量营造一个平等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勇敢地去质疑,做到多思多说,对于一个问题要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其次要突出一个“准”字,在表述语言时,要做到语言完整,声音宏亮,条理清晰,观点鲜明,立意新颖,表达清晰,教师要多鼓励。最后要讲究一个“实”字。针对各年级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师需要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法和目标,以做到相互衔接,切实提高。5、解放学生的时间。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课堂教学时间四十分钟,留下部分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回答问题、表述观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做到,作业布置适量。课堂作业课内完成,课外作业要精心设计,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德意活动、文学活动、科技活动乃至体力活动等。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发展其个性,做一个有活力、有创造性的学生。6、解放学生思想,鼓励其质疑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创新型人格的培养,使其具有坚定的信心和强烈的表达自己的欲望。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敢于质疑他人的见解,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多设计几个这样类似的问题:还什么呢?还可以怎么办呢?等等。同时也可以故意设计教学矛盾,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并自己解决。在练习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发散和创新思维训练,无论回答完美与否,教师都要及时给与鼓励和表扬、帮助和指点,让学生创造能力不仅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坚定了他们的自信心。
四、课外活动,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班级活动是强调学生自主参与、自愿组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责任心、参与意识等也进一步发展,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实现其个性化,提高其智力,拓展其思路。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不仅能获得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接受其他多方面的综合影响。
1、班级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每项活动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防止“为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主义倾向。在具体活动中,要有计划、有目标。活动形式人人参与,根据目标自由练习,自由想象和创作。
2、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举行活动的同时,活动内容进一步提高,活动难度越来越大。这些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发挥特长的空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营造了宽松的环境。
3、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在活动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与帮助和鼓励。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正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知识是进步的源泉。”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自主学习,保护好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为他们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