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目前来看,高中古代诗词教学现状不甚理想,很多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存在无法入手的问题,学生也无法理解古代诗词的深意和内在价值,毫无审美体验可言。因为缺乏适当的引导,所以学生在学习古代诗词时存在乱读、粗读的现象,甚至只能依靠猜测了解诗词的内在含义。基于此,文章对高中古代诗词多文本阅读教学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为高中古代诗词多文本阅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借此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深入挖掘古代诗词的内在价值。
关键词:高中;古代诗词;多文本阅读
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深化的同时,高中古代诗词教学也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但是仍旧存在诸多薄弱环节。突出表现为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被忽略、过度关注知识技巧,阅读理念陈旧等,究其源头就是教师仍旧采用以往的理念和模式进行高中古代诗词教学。所以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受到诸多限制,甚至削弱了高中古代诗词教学的意义和价值,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古代诗词时会产生厌烦情绪,失去信心。另外,因为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所以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审美能力都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甚至成为了阻碍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多文本阅读的内涵与作用
多文本阅读就是我们所说的群文阅读,而多文本阅读又分为选文、话题、集体建构和共识几个部分。相对于其他几个概念而言,选文和话题更为重要[1]。多文本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改善单一化的阅读教学模式,还可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幸福感,对学生综合素养和核心能力的提高有积极意义。因为,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影响,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了有效的改进,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水平都会得到跨越式的提升。
二、高中古代诗词对多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的应用
(一)找准异同点,提升古代诗词教学的系统性
一直以来,高中古代诗词教学都存在缺乏系统性的问题,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存在较强的随意性,直至高三,教师才会按照高考的考点和教学大纲进行逐节复习,这种死板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使学生无法感受到古代诗词的美妙。引入多文本阅读教学后,高中的古代诗词教学则可完全避免这一问题,教师可将多个知识点或者文本串联在一起,使学生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此时所构成的教学序列,可以全面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例如,学习《诗经》时,教师即可从理解格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诗经》中回环反复的韵律美。另外,教师也可让学生对五言古诗与七言古诗进行对比,明确二者的韵律差别。除了教材中所涉及到的与《诗经》相关的内容外,教师也可将其适当的拓展至课外,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除了掌握韵律之外,教师还要引领学生细心揣摩《诗经》中的色彩,深刻体会各个长短句的变化,感受作者的心理和感情[2]。
总之,进行古代诗词教学时,教师可在多个文本之间寻找相似点或不同点,让学生在对比的基础上有效学习,尽可能的联系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
(二)找到事物之间的潜在联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往的古代诗词教学存在过于随意的问题,所以说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始终处于不甚理想的状态之中。多文本阅读则可以教会学生在不同的文本之间找到事物的潜在联系,并利用有效的方法将其整合在一起,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所以说多文本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提升其综合素养。
例如,学习《醉花阴》时,教师可让学生自行寻找作者的其他作品,并就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感情进行分析与了解,使学生通过分析并学习多个文本的方式,透彻的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情绪变化。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都会得到有效提升。
(三)联系新旧知识,产生新的理解与感悟
利用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方式学习古代诗词,需要学生融会贯通,将已学知识和新知识联系在一起,以诗解诗,尤其是在学习比较难懂的诗歌时,即可联系以前学过的诗歌。
例如,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学生即可自行联系以前学过的《蜀相》,两首诗都属于咏史怀古诗,是作者借古抒怀的表现。将两首诗词联系在一起后,就可更好的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了解辛弃疾的抱负和远景。新旧知识联系的同时,也是对古诗词进行的学习与研究,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基于原有的基础学习新的知识,也可利用新知识对学过的内容产生全新的理解与感悟,证明了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效用和价值。
三、结语
虽然说高中古代诗词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可以利用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方式对其进行弥补。因为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存在,高中古代诗词教学才可以更加系统的联系在一起,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独到的知识体系和架构。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方式而言,多文本阅读教学的作用更为鲜明,高中语文教师应意识到多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至古代诗词学习当中。
参考文献:
[1]林运娟.基于核心素养的群文阅读教学探究——以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为例[J].中华少年,2019(6):274-274.
[2]邱少雯.英语阅读教学对高中生文化品格的培养——以阅读读后活动设计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4):73-74.
注:此文为周口市基础教研室专项课题《多文本阅读在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kzx190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