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富有创意的教学组织形式。为了实施这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我们课题组引导本校八年级六班60名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分组结伴,分工合作,通过公平竞争、合理评价和适当的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组 管理 竞争 鼓励
新课标要求教师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倡导探究式学习,发展每一位学生,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收获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对学生个体发展来说,个体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否则,就会被时代的激流抛向浅滩,甚至永远搁浅。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学生,也需要积极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发展自己的交际、合作能力,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努力发展健全的个性,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行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应顺应时代发展和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深入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及时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仅要及时完成“教育者”的日常工作,还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做好教育的“研究者”。但是,在以往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中,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各种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全部推向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这样,教师自我“充电”的时间十分有限。忙碌的工作几乎占据了教师所有的生活。教师基本无暇顾及继续学习的任务。综合以上因素,推行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势在必然。
目前,有许多学校纷纷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模式,并且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模式的具体做法依然在探索发展中。为了学生和教师个人的发展,我们课题组也尝试推行了班级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明确目的分组结伴,共同定名合作进取。
课题组首先将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目的、原则与方式方法在班级深入宣传,然后让学分组前,生据此自由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并形成组,最后再由教师协调,确定各组成员。接着,分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平均分组。每个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合理搭配。如:六班共有60名学生,平均分配每组成员为6人。每组成员中都有一至二名优等生,一至二名中等生,一至二名学困生。学生合作为本组定名(学生自主定名,易于形成组内凝聚力)。
二、学生自主分配角色,明确任务适当调整。
各小组组内自选出组长、宣传者、记录员、检查者等负责人,将组内任务分派到指定人。比如各科学习与管理任务指派到人,专人专项负责,表现认真、积极、有进步者予以加分,表现较差者予以减分。这样就使得各组内成员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监督上都有很强的合作关系。各小组分担板报、橱窗、报刊、讲台、饮水机、白板、黑板、做操、纪律、卫生等班级常规管理任务。具体任务负责人由各组组长指派,原则上是“人人有权利,人人有义务,而且相互督促”。学生角色与任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将根据各小组成员日常表现和学生的主动要求,相应做出一些调整。一般调整周期为一个月。这样有利于充分开发每位学生的潜能。当然,经过几次分配任务,若发现某位学生在某方面的突出才能,那么该生的角色将会比较固定。这样既有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长处,又能保障班级管理的稳定性。
三、公平竞争,合理评价、奖励。
在合作学习与管理中,取消常模参照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业成绩和管理成绩,分组测验分三个层次:优等生与优等生一起,中等生与中等生一起,学困生与学困生一起。各组每个成员的表现与原属合作小组团体总分挂钩,优等生组第一名、中等生组第一名与学困生组第一名均为自己和各自原来的小组赢得相同的积分数。当学生测验进步位次超过两次比较固定,就为该生和该生所在的小组加相同的积分数。另外,各组各学科负责人根据每天该组同学相关学科课堂表现,评选出表现最佳的个人,并予以加分。各学科教师根据各组每天课堂表现评选出表现最佳的组。每月小组长总结本组和个人所得积分情况,得分最高的组和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
评价由学生个人评价、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几个方面组成。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个体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态度、能力变化。正确合理地使用评价,可以保护学生的学习与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奖励的方式可以有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优秀称号等。通过奖励,强化学生对正确、积极行为的认识,激发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意识行为,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乐意为了共同的目标倾尽全力。
四、考虑细节,不断完善,因材施教。
在安排学生座位时,教师既考虑学生身高问题,又考虑同组人员靠近原则,使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便于顺利、有效地展开。一般采用“T”型、“田字格”型座位安排。教师利用课余或班会时间,帮助学生认识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重要性、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方式的益处,使学生自主能力得以增强,也使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方式保持动力,积极献策献力,完善班级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规则,使之更好地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做贡献。
五、取得的经验与不足
1、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与管理的热情。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对任一事件的热情往往是三分钟热度,缺少坚持的毅力。目前学习任务又比较重,学生多是独生子女,长期养成自私自利和依赖他人的习惯。一旦碰到疑难问题,学生就更容易放弃。要让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持续进行下去,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倾心交谈、表扬鼓励、引用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报纸、杂志等多种途径,与学生或者整体交谈或者单独交流,激发学生对合作学习与管理的兴趣,并保持学生这种热情。比如我把白岩松在江西财大的演讲用多媒体投影给学生看。学生看得非常认真,听得特别仔细。与此同时,我在黑板上选择演讲内容要点板书下来。如:珍惜友情、锤炼心理素质、学会思考、关注做人的素养、从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等。在演讲结束后,让学生谈本班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模式可以完成白岩松的哪些要求。对此,学生的反应非常热烈。在此后的班级管理中,学生们的表现也更积极了。
2、及时调解学生间的纠纷,增强班集体的团结心与凝聚力。
分组虽然是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进行,但是分组后,部分学生仍会因为一些小摩擦产生纠纷。比如在各组竞争之时,组内成员往往会仅仅为了荣誉为了加分而排斥组内表现较差的学生,忽略了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初始目的。如果不及时处理,容易对学生间的团结协作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班集体似一盘散沙,学生又怎能互帮互助?为此,我经常引导学生寻找身边同学尤其是那些平时表现较差的同学的优点。在得到同学老师的赏识与肯定之后,这类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激发,往往会有更好的表现。学生间相处也更融洽了。
3、教授方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能力。
由于认识、阅历、以往的学习习惯等因素的作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能力有限,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与帮助。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渔”即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给学生提供合作、管理、交际的方法,就是教师必做的功课。教师可以“顾问”的身份面对学生,以亲切的言谈举止、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流,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的同时,给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方式方法的教育。“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做的效果更好。本学年,学生们在班会课上、课余针对班级管理问题向我提意见先后有十几条,最终被采纳的有七条。这些建议都是我从未思考过的或者我认为不值一提的,但是学生们却非常认可。在班级管理实践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帮助学生摆正合作与独立思考、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是互相融合、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前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要以自己的独立思考为主,筛选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交给小组合作探究。在小组合作讨论之时,学生要独立筛选有效信息,做出自己的判定,不可盲从。在课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我总是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解决疑难。通过对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责任心、进取心的思想教育和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生各组间形成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关系。同时,增强学生个体的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使班级每个学生既为了培养自己的能力努力拼搏,力争上游,又能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帮助组内和组外同学,摆正合作与竞争的相互促进关系,使整个班级在互助互争中不断前进。
5、课内外积极搭建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平台,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
如:设立“星光榜”,将每天表现优秀的、进步的学生名单公布于板报上(榜上一般选取优秀者与进步者各五名)。在语文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朗读竞赛、小组合作讨论疑难问题、小组合作就某一问题展开辩论等等方式。课余,让学生各组长分配组内成员学习或活动任务,分工合作,尽快完成诸如生字词、诗歌、文言文的学习任务。在课后的作业中布置独立思考题与合作探讨题,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创建班级QQ群,给师生搭建平台,共同探讨热点问题,实现资源共享。
当然,我们的班级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模式一定还存在某些不足。例如: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但是,课题组相信:只要我们教师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管理,让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模式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那么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模式就一定能够造福我们的孩子、造福我们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