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水利局 陕西安康 725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饮水供水安全问题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广大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所以国家对该项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在农村地区进行了饮水工程的建设工作,以期这些工程投入应用后,能够对农村居民日常的饮水供水条件进行有效的改善,提升饮用水品质,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施工建设的饮水工程应用价值可以有效发挥出来,需要工程管理部门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加强工程应用的管理,以此规避人为因素对于饮水供水水源质量的破坏,从而有效提升职能部门开展农村饮水供水安全工作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关键词:农村供水工程;施工建设后;运行与管理
引言
近年来,汉滨区坚持“民生为本、水利先行”的理念,始终把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助力发展的现实抓手,虽然供水工程建设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供水工程建设在农村的实施势在必行;因此,不论供水工程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有多么困难或者遇到多大的阻碍,都要坚定地推行下去。
1农村供水现状及研究意义
1.1当前汉滨区农村饮水的现状
汉滨区地处陕西省东南部,北依秦岭,南枕巴山,汉水横贯全境,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水源地。全区总面积3652平方公里,辖28个镇办492个行政村,总人口102万,其中农业人口79.13万人,有23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6.22万户、20.1万贫困人口,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大区、农业大区,属国家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重点县区。“十二五”以前,分散式供水是我区农村最普遍的供水方式,这种供水方式安全性差,水质差,微量元素超标。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高度关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农村饮水安全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按照精准扶贫供水先行、精准脱贫供水保障的要求,我区及时编制了《汉滨区“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规划》和《汉滨区“十三五”水利扶贫规划》,工程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宜大则大,宜小则小,能集中则集中,能分散则分散”的原则,针对解决贫困村饮水问题,既有汉滨区江北办水田沟联村这类投资1983万元,解决23934人的连片贫困村供水工程,又有投资十来万,解决几十户的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截止2019年底,全区累计投资8.86亿元,建成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482处:其中:千吨万人工程9处、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94处、千人以下单村供水工程1603处,供水人口76.55万余人。使我区的饮水安全达标率从十二五末的75%提高到100%;自来水入户率从十二五末的68%提高到98%以上。通过几年时间的艰苦奋斗,提高了供水效率和安全指数,为城乡居民饮水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但是,农村供水包括多个方面: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生产用水、畜牧业用水等,可以说农村的需水量不亚于城市发展对水的需求。供水也不只是满足对水的需求,还要保证水的质量。农村集中供水效率低,根本原因在于管理模式传统、落后,当务之急,必须要制定出一个新兴的管理模式来解决供水工程后期管理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1.2研究意义
水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国家的经济发展占极其重要的地位。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必定会给全区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有利于农村人民的生活,改善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解决集中供水问题,提高供水质量,对提高农村人民身体健康水平有很大的作用,降低疾病的产生和传播,同时改善卫生条件。(2)推动城乡全面协调发展。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便利了农村人民的生产生活,推动全区农业发展,为改善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改善了用水,还可以吸引外商投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汉滨区农村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水源、水质问题。汉滨区为典型的贫困山区,受限于本地区落后的交通、经济条件及分散式的聚居特点,这些地方的居民多会选择直接饮用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来满足生活生产需要,由于这些水中含有的杂质与有害物质较多,对于饮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较大;并且这种饮水方式非常容易受到气候因素、农业灌溉用水的影响,而出现水位变量较大情况下的供水量不足、水体浑浊、水质不佳问题;地面污染物亦会对地下水体造成污染,以此使得地下水中含有着非常多的金属物质,例如锰元素、铁元素,还会滋生大量的细菌,导致水质下降问题发生,非常容易发生水体质量差所致的用水安全问题。其次,项目资金统筹兼顾不够,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量大面广任务重,需要的资金量大。由于市区财力有限,工程建设主要依靠中省投资,投资渠道单一。加之群众投资投劳落实困难,以及“十三五”中央供水投资以地方为主的政策变化、市区申请银行贷款政策的变动,致使中央预算内投资大幅度减少,亟待建设的集镇、联村及非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缺口较大,直接制约了工程顺利实施。同时,随着全区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及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水泥、砂子等原材料供需矛盾,造成原材料及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建设成本增加,也直接影响了工程投资的增加。况且,自脱贫攻坚以来,全区因贫困面广、程度深,而资金、项目资源相对有限,对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最后,工程建后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的问题。除集中、联村供水工程外,多数贫困村单村工程地理位置偏,施工难度大,解决人口少,建后运行管理成本高,因管护人员能力参差不齐及养护费用来源不稳定,用水群众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不强,社会化管理作用发挥不明显。尤其是个别用水户较少且分散的单村(组)供水工程,工程后期运行存在管理人员、经费、责任难到位问题。
3汉滨区农村供水工程施工建设后的运行与管理分析
3.1提高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标准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我区始终坚持把好项目建设“四制化”管理关、工程材料关、工程质量关、资金监管关和工程验收关,确保每项工程都经得起检验。为助力脱贫攻坚、实现追赶超越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在农村供水工程设计阶段,严要求高标准,严格执行国家、行业相关技术标准来开展设计工作,应用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材料,使供水工程的建设成本得到节约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障供水工程的建设质量;在建设实施阶段,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在工程施工中按照高标准来执行,对工程建设中的技术标准进行严格执行,采用招投标制度择优选择施工企业,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施工队伍来进行建设,按照批准的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依据施工规程规范和验收标准组织实施;同时对工程材料及设备质量进行严格把控。项目建设完工后及时按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方法,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进一步加强供水工程验收并投入使用,以此确保农村供水工程实现高质量运行。
3.2加强水源地保护,强化水质监测,确保群众吃上安全水、放心水。
近年来,区政府制定了《安康市汉滨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汉滨区村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划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区和保护范围,实行工程防护和封闭管理。目前全区千吨万人以上工程和25个镇级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已全部就绪。同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持续开展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专项行动,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水源保护区内威胁水质安全的违法行为。依托法律之手来对此项工程应用期间出现的个人或群体对于水源的破坏性行为、水源质量管理不当或违规管理等行为,进行严厉的惩处,从而避免工程应用问题给农村居民正常且安全的饮水造成的问题发生,有效提升广大居民与管理者的用水安全意识,促使管理者在后续应用饮水工程期间能够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中的内容,有效做好该项管理工作,而破坏水源质量的不法分子也能够得到应有的惩罚,保障农村居民的用水安全。并且在水利部、省市支持下,投资130余万元建立了规范的实验室、检测室,对水质监测中心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检测能力由21项提升至63项。共有15个联村水厂配备了自检设备。同时,还招录了4名专职水质检验员,制定了水质检测人员工作制度、化学试剂使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制度,定期对全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进行抽检、巡检,集镇和联村水厂水质合格率由之前的60%提高到现在的90%,单村工程由以前的不足20%提升至现在的60%以上,确保了群众饮水安全。初步建立起规模水厂自检、监测中心巡检、疾控中心抽检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
3.3完善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
一是建设供水管理队伍。在汉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一次性解决全额事业编制71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安全供水工程管理总站,将其列为财政全额拨款的副科级事业单位,按照“合理布局,便于管理”的原则,按区域下设了恒口、五里、张滩、吉河等8个供水分站,分别承担各自片区镇办及其村级供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直接管理水厂41处。目前有高级职称7名,中级职称28名,初级职称35名,有效解决了镇村两级供水工程长期“没人管”的问题。二是建立管理制度。汉滨区政府制定了《汉滨区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暂行办法》,对工程管理制度、组织模式、运行维护、水源保护、水质管理、水费计收等各个管理环节做出了明确规定,解决了“没法管”的问题。三是加强对水费征收的管理和监督,按照“维持运营、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的原则,对各分站直接管理水厂实行政府指导价、分类水价进行收缴、管理,对供水协会或村委会代管的单村工程实行“一事一议”分类议定水价。将水费收缴和使用情况在辖区内定期公示,确保农村供水收费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四是让农民参与供水项目的管理。我区积极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中,按照明晰所有权,放开经营使用权的要求,实行农村供水工程“量化赋权”改革试点工作。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产权统一确权到区安全供水工程管理总站,将联镇联村工程经营管理直接确权到供水分站,将单村或组级小型供水工程经营管理确权到村委会或供水协会,坚持“确权、量权、赋权、活权”为重点,充分发挥专业管理和社会化运行管理两个积极性,认真落实管护责任主体。探索贫困村小型供水工程管理“供水协会+计量收费+管护补贴+贫困户”模式,实行分级管理,进一步夯实了基层用水群众参与式管理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确保供水工程有机构管、有人管、管得住、能管好,群众长受益的目标。
3.4做好农村供水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农村建立供水工程系统并非易事,提前勘测好水资源部位和水质问题并准备好合理的工程地段。一定要注意科学安排供水工程与村民的之间的距离使够所供应的水能够最大限度的及时供应到村民各家各户,保证村民的日常用水。前期有效的合理的计划还可以减少大量的资金降低资金投入从而可以使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后期维护和对村民更有利的地方。而且前期进行准备工作时一定要长远而看,尽可能的满足农村不断增长的经济和用水量。
3.5结合地方实际进行有效的工程建设,保障农民的用水需求
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根本就是要满足村民的日常用水让村民可以喝上安全的健康的水,可以用上充足的干净的水,所以结合村民的实际需求和地方的真实情况来建设工程才是能根本的顺应供水工程建设的目的。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人口稀少的村庄中,一定要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浪费充分利用资金来建设供水工程,不能固步自封或用旧式的想法来建设,而且要合理的运用于农村地区天然的水资源,做好保护水资源的工作尽可能持续发展的运用水资源。
3.6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提高居民节水意识
全民参与、营造氛围,是加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后管理的基础。每年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我区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深入社区、农村、家庭,围绕节水的重要性和创建节水型家庭的意义,广泛宣传节水型家庭。宣传教育以宣传栏、节水知识讲座、横幅等多种形式开展。提高人们节水爱护意识,引导人们保护和爱护水资源,自觉爱护水资源管理供水设施,树立积极缴纳水费的意识,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责任心强,有效控制水资源浪费,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结束语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进一步聚焦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因地制宜,精准落实饮水安全保障方案,继续探索新办法、新措施、新机制,自觉把脱贫攻坚贯穿到供水事业全过程,整合资源,克难攻坚,精准发力,推动我区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再上新台阶,以保障农村群众饮水安全为核心,坚持建设、管理、服务并重,实现“四个转变”:从建设向管理转变、从分散供水向集中供水转变、从有水吃到吃好水转变、从服务型向效益型转变,为汉滨人民同步够格进入小康社会和“追赶超越、引领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夏荣鑫.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家参谋,2017(17):63-64.
[2]叶健.城乡供水一体化提升农村民生质量[J].群众,2017(17):57-58.
[3]蒲全智,陶斐.农村饮水供水安全与饮水工程建后管理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30(16):30-31.
[4]张代杰,彭琴.贵阳市花溪区农村供水工程工程建设管理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5):187-170.
[5]朱金水.潜山市农村供水工程工程管护现状分析及建议[J].江淮水利科技,2017(04):34+46.
[6]王荣勇.齐河县农村供水工程工程建设成效与做法[J].山东水利,2017(08):27-30.
[7]姜兆艳.临沂市河东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对策[J].山东水利,2017(08):33-34.
[8]崔多家.山丹县农村供水工程工程运行管理问题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7,27(24):75.
[9]全斌.沅陵县农村安全饮用水的施工及管理[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34(04):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