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唐和香

发表时间:2020/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8期   作者:唐和香
[导读] 由于小学生理性判断能力差,对语文学科知识点的理解往往陷入误区或者出现混淆主题内容的情况。
        摘要:通过把握课堂提问的深度和广度,运用清楚简炼的语言,尽量贴近学生的思维能力现状,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问,同时注意学习思想及方法能力的渗透来获得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由于小学生理性判断能力差,对语文学科知识点的理解往往陷入误区或者出现混淆主题内容的情况。基于此,语文教师应针对性采取主题教学方法,来提升综合辨别与分析解读能力,为小学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策略
        前言
        主题教学主要是针对语文教材中的某一篇文章,提炼出一个概括性的主题思想,学生围绕着这一主题框架对文章予以深入探知和理解,进而感知作者心声,走进文章所表达的意境,为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作好铺垫。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提问现状分析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进一步对学生主动提问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相关教学工作者就必须要在日常教学当中发现小学生提问存在的问题或者是导致学生不提问的原因有哪些。
        1.1学生不敢提问
        学生不敢提问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不敢提问的原因也是有多方面的。首先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状况不是很充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不深入,因此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找不到相应的问题进行提问。其次,学生怕出丑的心理。由于部分学生在老师教学的时候自身并没有认真听讲,害怕自己所提出的问题驴唇不对马嘴,也害怕自己提出了问题过于简单,受到教师的批评。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是不敢提问的,也不会进行主动问题的探究。
        1.2缺乏系统的指导
        由于缺乏科学和系统的指导,很多学生在教学中根本没有意识到提问的重要性,也有很多同学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提问,导致很多的提问都是无效的,不能够很好地符合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以及认知规律。学生认为只要提出问题,通过教师回答问题简就算完成了任务,往往忽视了对所提问题的自我评价,或者是对教师讲解的评价,从而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2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关于提问有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却越来越多,其不利因素也日益凸显,这使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效果大打折扣,在大程度上影响了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功效。那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该怎么办?作为教师又该做出什么改变呢?下面笔者就针对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2.1教师应提高文本解读能力,准确把握问题核心
        由于语文教学的特殊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教师首先要对文本有个全面细致深刻的理解,不仅要深入地思考和文章重点句段,还应该分析课文所在单元的单元学习指导,它与前后文的关系,在准确深刻的解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甚至是每一个课时的重点和难点,而问题的设计就是要围绕重点、难点而突破。要求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关键之处,要落实"双基",知识与能力训练的重点。要想做到突出重点,就必须避免纷繁琐碎,分清主次,要从高度上布局谋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发深度思考。
        2.2教师应深入教材,选择恰当提问方式
        深入教材分析文本是提问技能得以开展的重要保障。准确、鲜明、风趣、赋有逻辑的提问会清晰的给学生传达准确的提问信息,引起学生的注意。除此之外,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必须注重本学科的特点,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方面,还要考虑文本教材本身的方面。根据题材的不同,课型的不同,表达的方式不同,记叙的顺序不同,什么类型的问题,采用什么类型的提问方式,避免提问方式随意乱用,否则,就无法达到问题本身对知识的理解所带来的效果。
        2.3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教师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将文章内容简单化,提炼出文章的主要线索,通过这条线索展开对全文的学习,而课堂提问在掌握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有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

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经过这些问题学生掌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很容易就会整理出文章的线索,学生立刻会有为什么、怎么样等一些思考,激发出急于想知道文章内容的强烈愿望,刺激了学习动机,这必将有利于学生后面对课文的深入学习。
        2.4问题难度应适宜,立足于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
        教师在提问时要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非常难,学生根本回答不出来,这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如果问题很简单,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有的学生就会不屑于回答,这类问题也无法引起学生注意。因此教师提问难度要适宜,提问一些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提问的根本出发点。如小学中低段的学生在回答情感价值类的问题时会觉得困难;而小学高段的学生对于基本的字形字音的问题会认为过于简单。
        2.5结合教材内容,确定文章主题
        将主题教学模式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针对一个主题进行思考和掌握,使学习的内容更具针对性。主题式教学模式冲破了传统教学的壁垒,为学生指明了求知与探索的正确方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文章主题思想,提炼出精华,有意义的主题,供学生参考和揣摩。
        2.6准确掌控主题教学的连续性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设置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往往下一篇文章是上一篇文章主题思想的延续,语文教师应准确把握住这一规律,在开展主题教学时,将连续性的几篇文章有机的结合到一起,进而提炼出一个总的主题思想,供学生理解和掌握。
        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感,而保护生态环境的主题恰恰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很好的自然体验,教师可以结合这个主题,带领学生们走进大自然,当学生们面对青山绿水时,教师可以将保护生态环境的主题渗透给每一位学生,使学生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当学生返回课堂时,针对这一主题,学生们可以分别对这四篇文章进行诵读,通过阅读来体会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神奇力量。
        2.7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教育教学改革机制的贯彻实施,开辟了教育教学新格局,在新政策的指引下,学生与教师的课堂角色发生了质的转变,学生由过去被动接受文化知识的局面,转变成为课堂主体,学生的创造力与拓展思维能力得到切实提升。而主题教学恰恰将教学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教学利用某一个精僻的主题,让学生学会自我思考、自我研究、自我钻研,这样可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2.8将主题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融入一些有意义的主题,供学生讨论和理解。在切入主题前,教师必须兼顾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有机融合,创设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情境。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中的《触摸春天》这篇课文,教师以春天为背景,创设一个春天的主题空间,将青草、红花、绿叶、流水融入到情境当中,学生们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怀抱,身心得到放松,心情变好,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出来,进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结语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必须准确把握教学尺度,提炼的主题应满足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不得超范围,提炼出一些生涩难懂的主题思想,这样不但使学生对文章产生歧义,而且对教学过程也造成负面影响。相信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主题教学所展现出来的教学优势必将引领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领略语文知识的强大魅力。
        参考文献
        [1]焦维袆.浅析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67.
        [2]臧其龙.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实施对策[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
        [3]季有东.浅析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J].学周刊,2018(02):98-99.
        [4]张豆英.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探讨[J].学周刊 2017(14):151-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