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果学生想要提升自己的科学学科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那么学生就必须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然而目前小学生在进行科学观察的过程中存在科学观察不全面、科学观察描述不够积极的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对此,本文提出了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培养策略
1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存在的问题
1.1小学生科学观察不全面
小学生在科学观察过程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其注意力,进而忽略了事物与事物间的联系、若无法进行仔细观察,就无法根据观察到的科学现象进行下一阶段的分析、推论,最后导致观察描述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1.2小学生观察描述不积极
在科学课堂的观察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否积极、是否活跃主要体现于学生的实际表现是否积极,同样也是学生切身参与到观察过程中、领悟观察对象的极为重要的渠道。小学生不积极描述自己观点的原因,具体可以概括为:无法理解观察内容,谈何叙述;对自己的描述缺乏自信,担心与他人观点不一;习惯于只听不答,你听我讲的传统教学模式,必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3小学生观察过程不主动
小学生虽然在进行科学观察活动,但实则并非全体学生都能够以积极的学习精神投入其中,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科学现象缺乏兴趣,另一方面源于,科学资源不够充足、不完善,相对匮乏,教学材料或工具不能按学生人头分配,绝大多数活动只能依靠小组形式完成。除此之外,小组成员的性格和观察基础及观察能力均有所差异,因而小组学习模式下,实际起作用的自由一两个同学,其余同学都是扮演旁观者和倾听者的角色。
2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培养策略
2.1运用多种感官,帮助学生全面观察
(1)睁开知识慧眼,认知多彩世界。在科学观察过程中最重要的感官就是眼睛,眼睛可以对事物的各个维度和角度的不同状态进行记录。因此要想将眼睛在科学观察中的功能最大化的体现出来,需要老师利用较为强烈新鲜的事物来植入课堂教学中,以此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和观察兴趣。科学教师要让小学生了解怎么观察才能够将观察对象的所有特征和特点都能捕捉到。老师在鼓励使用眼睛观察时,要根据实现计划好的观察流程进行观察,并且对于外界事物要尽一切可能规避,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2)绽放灵巧味蕾,品味苦辣酸甜
除了眼睛是我们重要的观察器官外,舌头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在科学观察过程中有很多细节是需要发挥舌头的特有功能来得到一定的观察结果。以教科版小学科学《水》这一课为例。这个课堂中授课老师分别准备了三种味道不同的水和大小相同的水杯,并将糖水、白开水和盐水分别倒入。老师在课堂中设计了一个问题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快的判断出哪三种水。A学生说,这3种水的颜色都是透明的。其他学生也没有发表不同的意见,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只是用眼睛看到都是透明的水,而并没有能力分的出各是什么水。老师接着又说,那既然没有其他的答案,同学们不妨可以试试利用其它感官进行判断。然后B学生建议可以对各种水都进行品尝,这样我们就能够得出准确的结果,即口感较甜的是糖水,口感有点咸的是盐水,而没有任何味道的则是白开水。通过上述现象可以看出,除了眼睛之外其它的感官也都可以帮我们进行对观察对象的判断和分辨,其中舌头这一感官对我们在分辨和判断时会起到重要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味道与相同特点的物品是相通的,通过品尝味道就得出观察对象的相关结果这一做法是可行的。
不过有一点需要明确告知:由于舌头的特殊作用如果在品尝到带有毒性的物品时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在必要的情况下轻轻一舔即可,务必要谨慎小心。
2.2善于启智,培养学生观察的技巧
在学生对观察产生兴趣后,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技巧,因为学生的观察通常是无序的,一般是想到哪里就观察哪里,这样没有计划的观察会让学生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更找不到观察的重点。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技巧,让学生不仅学会制定观察计划,还学会利用工具来辅助观察,懂得抓住观察中的细节,达到更好的观察效果。例如,教学《植物的一生》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很多的果实与种子,有一些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有一些是学生平时没有见过的。一开始,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水果上,讨论哪些水果好吃、哪种水果的颜色鲜艳等,根本没有注意到要去观察种子和果实。于是,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猜一猜,讲台上哪些是果实,哪些是种子?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教师的提问为学生指出了观察的方向和目标,也告诉了学生观察不能够停留在物体表面的颜色上,而是要观察细节,才能够找到果实与种子的特征。然后学生仔细地去观察讲台上的果实与种子,区分出西红柿是果实,杏仁是种子,葡萄是……这些有趣的发现,让学生对果实与种子产生探究的兴趣。这里,教师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感受果实与种子的区别,并让学生拿起手中的小刀对种子进行“解剖”,探究果实与种子的特征。这样教学,学生在课后也会去寻找生活中的果实与种子,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考一考自己的爸爸妈妈,问问爸爸妈妈知不知道什么是果实、什么是种子。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启发引导让学生明白了观察的技巧,学习到了观察的方法,懂得由外到内进行观察,即从整体先观察,再不断深入观察细节。
2.3培养正确方法,养成观察记录习惯
小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观察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正如达尔文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有助于促进对观察记录习惯的养成,科学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观察时采用正确的科学的方式方法。比如,在给学生们讲《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的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学内容是要让学生观察白糖在加热之后的变化,在观察活动的过程中,科学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小学生细致观察,并帮助学生进行记录指导与启发分析。观察实验顺序是这样的:先点燃蜡烛,再使用长柄金属匙取一小勺的白糖,移到蜡烛的火焰上方,在进行加热的过程中,伴随着火焰温度的上升,白糖由事先透明的晶体小颗粒熔解成了半透明状的液体,接着半透明状的液体变成了黄色的液体,之后黄色液体逐渐变成了黑色的液体,并且伴随着烧焦的气味,继续加热,产生烟,最后变成黑色的固体(即“炭”)。由于观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变化较快,如果学生观察得不到位,会使观察结果记录不完整,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只有对实验现象细致地观察后,才能对被观察的对象进行准确的客观记录。由此可见,培养正确观察方法的必要。综上,科学观察记录是不能够将个人的情感掺杂其中的,要求学生既要做到全面有序地科学事物的观察,又要真实并及时地作好记录,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这样的科学观察活动才能切实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科学观察和记录的能力,同时也为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思维和提升科学品质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
3结束语
在科学世界中,事事处处都可以观察。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教授学生观察的技巧,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的毅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察习惯,使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成为观察的小能手,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振东.谈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
[2].毛鑫.浅析对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J].课外语文,2018(04):54-55.
[3].陈文秀.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培养对策探讨[J].2017(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