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古典诗歌语言凝练,韵律优美,感情深挚,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结晶,其强大的艺术魅力和极高的美学价值,可以有效地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陶冶青少年的审美情操,提升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挖掘古典诗歌的审美价值,从美学的角度去挖掘其深层含义,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领悟古典诗歌的思想、情感和意境,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古典诗歌 审美价值 语文教学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课程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而古典诗歌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部分,承载了我国古代优秀文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已然成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素材。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自己的文学积淀和审美体验去影响学生,让他们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和领略美,尤其要引导学生品味古典诗歌的优美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兴趣。
审美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理想的主要手段,在学生人格塑造和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古典诗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结晶。其含蓄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式、和谐的韵律和深沉炽热的感情,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素材。
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从美学角度去解读古诗词深层含义,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和文化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育教育还能使学生认知美、欣赏美、感悟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逐步提高,进而对古典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情感有更深的了解和领悟。
因此,如何让学生对古典诗歌产生审美情趣,如何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操和审美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但实际上,古典诗歌审美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语文教学抑制了学生对美的欣赏。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奋力改变这一现状,为学生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让他们更好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着学生的引路人角色。但是一些语文教师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往往单调刻板,忽视了学生的审美感受,不能将美学的理念融入教学中,不能奏响诗歌美妙的乐章,学生自然也感受不到诗歌的曼妙动听。事实上,学生在古典诗歌的学习中可以探索美、追求美、感受美、创造美。在诗美的熏陶感染下,学生既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我,追求卓越,又可以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在中学时期学会鉴赏古典诗歌,对于学生拓展视野,开阔心胸都有重要的意义,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精神旨归和审美情趣。
古典诗歌的审美主要包含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这几种审美因素在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古典诗歌中有着直观的体现。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中,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意境,其所勾画出来的情景给人无限的美感。
阅读古典诗歌中的山水诗,可以让学生体会自然美。
杜甫在《望岳》就渲染了泰山的巍峨磅礴气象,抒发了自己的雄心壮志,我们可以领略到泰山的高远幽深、神奇秀丽,仿佛和诗人一同神游泰山。《忆江南》给我们描绘出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兰江水绿如蓝”的江南山水图景,让人心生向往。《钱塘湖春行》中又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西湖春景图,充满了生机和希望。学生在将来遇到困难和坎坷时,可以以 “看庭前,花开花落;望空中,云卷云舒”的心态去面对挑战,也可以以“一蓑风雨任平生”的宽博心胸去迎接困难,放下心中的抱负,回归纯真的自我。
古典诗歌也是古代社会的反映。诗人创痛时的呻吟,悲愤时的呐喊,是人类存在的物证。诗歌就是人类存在的一面镜子,而开辟诗歌的先声是劳动。从古到今,有无数劳动的赞歌。先秦时代的《弹歌》,通过短短八个字就将人们制作工具到打猎的全部过程描写的清清楚楚,每句以一个动词带出,使画面富于动感,唤起了人们对“断”、“续”、“飞”、“逐”动作前后过程的联想,让我们联想起先民们在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条件和严酷的自然条件下,颇不轻松的劳动场面。《诗经·国风》也记录了很多反映了当时的农事以及劳动者内心声音的篇章,这些诗歌都是在深沉的乡情和厚重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都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组诗用自然朴实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劳动归来的情景,平淡中又富于情趣。总的来说,千百年来,劳动创造了美,也激发了诗人的灵感,成为了美的创造源泉。
古典诗歌就是人类在劳动中孕育出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每一首流传下来的古典诗歌无不向我们展示其难以想象的艺术美。古典诗歌中的艺术美包含多个方面,单是其韵律美就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先人们在劳动中体会到了节奏和韵律的美,将诗、乐、舞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歌舞。到了齐梁年间周颐、沈约等依托汉字的特点,提出 “四声八病”说,进一步的推动了诗歌韵律美的发展。唐代,律诗和绝句登上诗坛的顶峰,诗人们将古代诗歌中的韵律之美进一步挖掘和雕琢,形成了新的典范,开启了中国文学史上辉煌的一页。格律诗定型后,诗歌更加讲究韵律之美。唐诗在声律、韵辙、对偶、节奏等方面很有考究,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很有音乐美。对偶带来了本身结构的均衡对称美以及非对偶形式相比的变化美;押韵形成规律性的重复,由此形成整体音响上的和谐美;声音有规律的高低起伏、长短变化,能产生悦耳动听的效果,构成了抑扬顿挫之美。“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是动人的悲歌;“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是欢快的小曲;“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是美丽的音画;“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不是千年前的洗衣歌吗?
显然,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古典诗歌审美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之美,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古典文化的力量和人文情怀,从而发展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一个懂得审美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形成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
注:本文系作者主持的2018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在初中古典诗歌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10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肖亚梅.品读古典诗词提高审美能力——浅谈古诗词教学中的美感教育[J].赤子(中旬),2013(12).
2.张红梅. 古诗词教学中艺术特长生美育策略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陈婉恩.古诗词审美教育策略初探[J].广西教育,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