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关键字:小学语文 教学 课程改革
一、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过多强调对学生的管束和学生的顺从,而较少给学生留出自由的空间。课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以控制为特征的传统管理阶段,小学语文老师的课堂管理观基本上是倾向于课堂秩序的控制和维护教师的权威,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是安静的课堂,能够控制的课堂,学生听从指挥的课堂。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发表意见的机会不多,时间久了,学生也习惯了,所以他们不会经常主动回答问题,更不会提出改进我们的教学的意见了。但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行为举止,大多数的习惯都是在小学阶段养成的。
语文课堂上正是锻炼孩子们表达能力必不可少的天地。而在大学接受专业训练的我们更应该学好口语表达能力。在小学期活动中,举办的小学语文与数学说课考核以及比赛,这是给予我们锻炼的好时机。并且罗少成老师还非常好心地为我们请来了研究生姐姐精彩说课以及模拟课堂的展示,真的是受益匪浅!
第二,在很多小学老师的课堂上,由于中国式的教育,只在乎学习刻板的知识,把小学该掌握的东西都埋没了,学生花在小组和全班活动的时间极不平衡,绝大多时候课堂上进行的是单一的全班活动,课堂交往时间比重的失调导致学生个体意识的缺乏。课堂有两个显著特点:⒈与师生交往的时间相比,学生之间的交往时间极少;⒉在本已极少的学生交往时间中,学生个体与全班学生的交往占据主位,而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较少,学生个体与小群体之间以及小群体之间的交往更是微乎其微。与之相适应,学生的交往身份基本上也只有两种:一种是个人,另一种是作为静态背景下的班级成员。
第三,我们很多小学教师在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出现:教师往往对活跃而爱表现的学生予以较多的关注,而对沉默的学生缺少关爱、缺少尊重,以至于在课堂交往中,一部分学生成为交往的“贵族”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沦落为交往的“奴隶”,甚至出现了教师教学失明失聪的现象。
(二)相应政策
1.营造民主宽松的交往氛围是课堂交往和谐进行的基础
第一,养成平等对话的教学风格。现代教育学认为,教与学的平等互尊是促进教育、优化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其个性和需求;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实现,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发现、创造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开放、自由、灵活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二,信任并鼓励学生参与交往。教师真诚的信任、赏识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交往信心,“伙伴式”的师生关系,又可增进学生的“向师性”,促进师生友谊,提高教学效果。
2.实现合作学习,强调生生互动
合作学习是交往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合作学习是一种促使学生之间人际交往和合作互动的基本形式。最初学生是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和他人交流的,作为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如何合作。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我们可以在三个步骤上掌握这一过程:学会珍惜合作,掌握合作的技巧,评估。
第一步,让学生必须懂得珍惜合作。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材料分给小组成员,但要注意资料的“故意残缺”,即一个人不能占有全部资料,要求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学生必须共享所有的资料,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才能完成任务。合作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使其意识到彼此的需要,彼此能够互相帮助。
第二步,学生在逐渐适应合作后,教师可以先让他们参与塑造团体形象、增强小组凝聚力的活动。如让小组设计横幅或海报展示小组的名字和标志。为了确保每个人都参与设计,可以要求在内容上必须有每个成员的作为。在学生慢慢学会了合作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各种团队竞赛,如“知识接龙”,“辩论赛”等。需要注意几点:①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每个小组包括人数相同的不同兴趣、不同智力、不同特长的成员;每小组在以上方面总体水平要持平。②每个小组内部自己明确分工,如搜集信息的,处理信息的,统筹策划的等等,每过一段时间角色要轮换。不同角色之间轮换时,也是角色的前任者和后继者交流经验之时。④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力争团体冠军,成员之间资源和方法共享才能共赢。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可以培养学生的“竞合”精神,让学生既要学会在竞争中胜出,还要学会在合作中超越!
3.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师的课堂交往技巧。
教师要学会实现心理角色换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实现师生双向互动。马斯洛认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并依次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当低层次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就会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高层次的需要,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当人们的这一高层次的需要得到尊重和满足的时候,人们才会产生自我价值感,产生积极进取的渴望,也才会有开朗的性格,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需求、愿望的动机,才能创设相应环境,激发学生潜能,保证教育最佳接受效果的出现。
教师应该擅长使用一些小技巧。如,准时上课、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等获取心理优势;掌握课堂提问、师生对话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的策略和具体方法必将营造出优质高效课堂
二、总结
教育模式的不断完善会使得大多数同学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教育事业的推广是一个逐渐的适应过程,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比如在语文课堂上正是锻炼孩子们表达能力必不可少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陶奋权.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9.
[2]杨雯雯.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