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 播撒希望的种子

发表时间:2020/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7期5批次   作者:丁灿
[导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类的爱更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而且又是最质朴的、最美丽的、最平凡的花朵。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类的爱更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而且又是最质朴的、最美丽的、最平凡的花朵。”“爱”是教师联系幼儿的桥梁;“爱”是教师实施品德教育启迪幼儿心扉的钥匙;“爱”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是一种理解和尊重。
        晚上,小兔子要上床睡觉了,他紧紧抓着大兔子的长耳朵。
        他要大兔子好好听他说。
        “猜猜我有多爱你。”
        “噢,我大概猜不出来。”大兔子说。
        “我爱你这么多。”小兔子把手臂张开,开得不能再开。
        大兔子有一双更长的手臂,他张开来一比,说:“可是,我爱你这么多。”小兔子想:嗯,这真的很多。
        就这样,小兔子又说:“我爱你,爱得这么多(小兔子使劲的把脚尖垫了起来)”;大兔子微笑的说:“我爱你到我的脚趾头这么多。”;“我爱你,像我跳的这么高,高得不能再高。”;“我爱你,一直到过了小路,在远远的河那边。”直到他开始困了,想不出来了。而大兔子给他的回应永远比小兔子更多、更高、更远。
        当你很爱、很爱一个人的时候,也许,你会想把这种感觉描述出来。因为你的存在而成为了他幸福的港湾,就像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中的大兔子对小兔子的爱一样。
        对于教师与孩子来说亦是如此。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幼儿教育是以3—6岁的学龄前儿童为主要对象,对于正处于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处在萌芽时期的幼儿来说,这是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和途径。教师让幼儿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表达爱,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首要条件。
        一、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需要拥有一颗仁爱之心
        两万多字的《论语》里,仁这个字,被提及109次。仁爱的思想,是儒家哲学家基石下的基石,重点中的重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指明了教师的职业特点,但没有“仁爱之心”来指导教师们的行为与思想,那传道解惑也将无法完成,因此拥有一颗“仁爱之心”,是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首要条件。
        2012年某市机关幼儿园迎来了一位患有自闭症的特殊幼儿,不会与人交流,活在自己的无声世界里。作为园长的吴老师,并没有放弃这位总被戏弄和嘲笑的孩子。从孩子入园第一天开始,早晨亲自站在园门口去迎接他,九十度弯身鞠躬加一声亲切的问候:“早上好!李xx小朋友”,还有一个温暖的爱的拥抱。放学回家亲自站在园门口去欢送他,九十度弯身鞠躬加一声亲切的问候:“下午好!李宇琪小朋友”,还有一个温暖的爱的拥抱。就这样,日复一日坚持了半年,老师和家长的质疑声并没有让她泄气,依旧坚持自己的做法,并要求在园每位老师只要遇见这位孩子,不管在做什么,都要放下手中的事情,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直到有一天早晨,吴老师在这位孩子口中听到细小的声音:“早…上…好!”那轻轻的一声,敲打着老师的心,激起千层浪。
        有人说“教师职业,是一个良心买卖”,这句话不仅实在,而且道出了做教师的真谛,身为一名幼儿教师的吴园长,不仅肩护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更担负者每位家长的眷眷之心。家长将孩子交给老师,交出的是那份信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她将这份信任化作一份责任,尽心尽力爱护每位幼儿,对待每位孩子都有平等的保护责任,从思想上认识到作为一名幼师的责任重大。

她一个善意的举动、一种坚持不懈的冲动、一份爱的执着,向我们诠释着——“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二、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要有强烈的耐心与责任心    
        著名学者大卫.史华兹就指出:“一种思想进入心中,就会盘踞成长。如果是一颗消极的思想种子,就会生出消极的果实;是一颗积极思想的种子,就会生出积极的果实。”爱是一颗积极的种子,播种在心中,必然会收获爱的丰硕果实。 
        但是现在许多幼儿教师缺乏基本的耐心和责任心,也从而酿成了许多众所周知本可以避免的幼儿安全事件,这些事件以互联网为媒介,迅速传播,急速发酵,对社会造成了极度不良的影响,然而在这些事件发生以后,涉及这些事件的幼儿教师仍表现出冷漠及无所谓的态度,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讨论,并受到社会舆论群众的口诛笔伐,甚至不少群众因此对幼儿教师行业产生质疑。幼儿时期作为一个人个性化成长以及人格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师应该以其专业的职业能力以及强烈的耐心和责任心作为其引路人;在幼儿教育中幼师不仅承担着培养幼儿掌握基本知识与提升幼儿基本技能的教学任务,还承担着立德树人以高尚的师德育人的责任,只有教师形成正确的德育观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的幼儿教育职责。这一系列幼儿安全事件的发生,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幼儿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以外,还应具备强烈的耐心和责任心。
        “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费兰克将责任的重要性阐述得淋漓尽致。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除了有专业的教育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有对待孩子的耐心,爱护孩子的责任心,认真负责的态度就是爱的教育成功的催化剂。
        三、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要学会尊重、宽容
        “蹲下来,去听孩子的心声”,这是幼教行业经常交流的话题,换而言之就是“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需要;宽容孩子,宽容孩子的行为。”
        餐后孩子陆续进行了自由活动,陈老师一如既往徘徊在教室,时刻关注着每一位孩子。突然她发现班上的李博小朋友一直在书包柜里摆弄着什么,看见陈老师走过来后,笑眯眯的看着说:“老师,我可以玩七巧板吗?”陈老师一下子明白了他的心思,原来他对塑料七巧板产生了兴趣,这种七巧板因为占的面积比较大所以平时都没怎么请孩子操作。随即陈老师同意了李博的想法,不一会儿一群的孩子就瓜分了所有的七巧板,有的拿了厚厚一叠,有的拿了三五块,有的索性一块也没拿到.......不一会儿就有孩子唧唧呱呱来告状了“老师,他有好多七巧板我一块也没用”、“老师,她的七巧板不跟我分享”、“老师,他抢了我的七巧板”......陈老师装作无可奈何的告诉他们:“哎呀,今天玩具就只有这么多了,老师可没有办法了,你们自己想想办法吧?相信你们一定能行的。”看着得不到老师的帮助,几个孩子就分分离开自己想办法,不一会儿活动室内,这边一堆,那边一堆都是孩子们相互合作、共同搭建的身影。
        对待孩子的需要,作为教师要学会尊重,给与机会、为他创造条件来满足他的合理需求。对待孩子的各类行为无论对错都要以宽容之心、称赞之意给予回应。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十个手指有长有短,宽容能使人生充满阳光。对待幼儿的小错误,指责呵斥往往适得其反,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倾听,去交流,去寻找才能与幼儿心连心。要教育幼儿,首先要尊重幼儿,幼儿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提高尊重他人的意识是在多次引导和练习中得到的,而幼儿教师是幼儿的榜样,让幼儿学会尊重、宽容他人,教师必须首先尊重、宽容幼儿。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用爱的思想去对待每一名幼儿,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用爱的事迹树立幼儿榜样,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指明方向;用爱的行动开启幼儿的心灵之门,成为幼儿温暖的港湾;用爱引导展现教育的魅力,——“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