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我国出台大量政策法规,推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建设期间,也遇到不少的难题,其中就包括森林病虫害,对森林产生巨大破坏,不但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生态平衡。为此,本文从森林病虫害防治入手,先研究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总结病虫害原因,总结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出现的问题及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希望为今后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重要性
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出台一系列管理条例,但是就调查发现,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包括方法落后、预警机制不完善等,无法保证病虫害防治质量。针对上述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
1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作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接影响环境建设质量,如果防治工作不到位,就会带来严重后果,无法发挥森林原有的调节功能。在开展森林病虫害工作时,要注意保持生态平衡,确保森林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才能维护森林整体的稳定性。在采取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以后,可以为幼苗提供更想好的生存环境,增加幼苗的成活率,在出现病虫害以后,首先会对幼苗产生损坏,减少成活树木,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正常推进,为此需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预防,才能提升苗木成活率。在病虫害防治期间,还要加强对林区的规划,才能最大化发挥防治功效。在防治期间,要将重点落在预防上,趁早发现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造林期间,就要根据防治要求选择苗木及培育方法,让防治意识深入到每一个环节,才能充分发挥防治作用,在病虫害出现的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将损失控制在最小。此外,与其他危害因素不同,森林病虫害产生原因更为复杂,设计到众多环节,关乎生态环境及林业产业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期间,森林病虫害防治具有重要地位,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帮助造林工作,保证森林内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
2形成森林病虫害问题的具体原因
2.1自然原因
在某个区域出现病虫害问题以后,会在森林内部开始传播,在自然环境下,病虫害的增值速度较快,给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巨大难题。即使消灭病虫害个体,剩余病虫害可以随着环境出现变化,再次迅速增殖,对森林产生巨大侵害。
2.2人为原因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将大部分目光都放在发展经济上,对环境产生不小的破坏,很多地区都出现污染问题。森林在受到污染以后,净化及保护能力会随之减弱,给病虫害生长提供便利,特别是一些人工种植的林木,本身抵抗能力比较弱,容易滋生病虫害,迅速破坏生态环境,缺乏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导致病虫害问题持续严重。
3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3.1防治方法相对落后
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采用的防治方法都比较落后,在发现森林出现病虫害问题以后,只是使用农药喷洒,虽然可以起到一定效果,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会增加病虫的抗药性,导致农药失去作用,病害范围持续扩大。此外,很多地区由于资金、人员等方面的限制,还使用几十年前的防治方法,没有引进先进的防治技术,缺乏对防治工作的重视。
3.2缺乏完善的病虫害预警机制
在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时,必须采取相关的预警措施,倘若相关的预警措施不够科学,那么在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时会遇到很多困难。部分的工作人员有关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意识比较差,也不够重视病虫害的检测工作,再加上相关的病虫害检测设备不能达到要求,从而导致无法及时地对森林病虫害现象的发生采取预警措施。
4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4.1正确认知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近年来,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林业生态系统的支持是不容小觑的。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在经济建设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森林资源,为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以免病虫害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为此,一定要正确认知病虫害的严重性与危害,这在病虫害防治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4.2增强森林防治科技效果
森林病虫害防治科技水平的全面提升,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部分,即为技术与设备。对于防治技术而言,从业工作人员水平十分关键,于专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而言,其自身的经验也相对丰富,可以对病虫害问题予以及时发现,积极地采用相关措施,减少病虫害带来的危害。由此可见,必须要全面培养专业人才。对于防治设备而言,合理地采用全新的器械与药品,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对设备的定期更新,能够使病虫害的防治几率不断提升,使得工作效率得以增强,针对病虫害严重的区域展开针对性的治理。
4.3严格控制检疫工作
根据我国的相关政策,必须完善好森林的检疫工作,加大森林检疫工作的宣传力度,从而推动森林检疫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在森林中引入新的林木种类时必须严格地把关,防止该林业生态环境外的病虫害侵入。除此之外,必须加大对林木加工工厂和木材市场的检疫工作力度,减少病虫害传播的途径,从而有效地完善检疫工作。
4.4积极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形成混交林
所谓的生物技术就是对生物手段予以合理地运用,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其中,混交林带的构造方式效果最明显。究其原因,自然生长的森林树木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而净化功能也十分明显。但是,在人工林传统结构方面,单一性突出,而且食物链相对简单。如果受到病虫的侵袭,必然会对抵抗能力产生负面的影响。但是,混交林带则不同,与自然生长树木相同,在结构方面十分复杂,且食物链相对丰富,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展。
4.5扩大森林的面积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加大了对森林保护的重视,公益林和人工林也越来越多,而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工作难度也在不断地加大。在大面积进行人工造林时,必须对树木的种类进行科学搭配,构建混交林,以达到增强森林本身的抗病虫害能力的目的,同时,利用不同物种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来保持林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只有遵循食物链的发展规律,避免由于树木品种单一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增加,才能有效地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5结语
综上,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已经进入到新时期,取得比较理性的效果,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及时改进。为了不断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首先要提升认识,管理者及技术人员都要认识到防治工作的重要作用,做好宣传工作。其次要引入先进的技术及设备,这也是防治的关键,做到因地制宜,选择最佳防治方案。再次要加强检疫工作,避免病虫侵入森林内部。最后,可以种植更多类型的林木,形成混交林,提升森林的抵抗能力,扩大森林面积,才能维护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杨绍伟.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研究[J].现代园艺,2017(7):146-147.
[2]刘方方[1],韩培[1].试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J].现代园艺,2018(7).
[3]罗正方.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影响[J].花卉,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