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业工程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4/3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期   作者:于海涛
[导读] 生态建设中,林业中的生产主体需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

         【摘  要】生态建设中,林业中的生产主体需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通过林业工程来进行造林工作,发挥出林业活动的生态价值。在造林工作实施期间,要注重使用标准化的造林措施,提升造林工作质量水平。在优化造林过程时,不仅要认识到展开林业工程的现实意义,还要了解到给造林质量构成不良影响的因素,基于这些影响因素,为造林工作形成有效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林业工程;造林质量;影响因素;优化策略

         林业工程的建设价值展现在诸多方面,为了全面展开林业建设工作,需要根据新时期的林业系统发展思想,开展可持续化的造林工作,并根据当下的造林要求,组织各项造林工作,强化造林实施效果,避免其他的林业工程受到不良影响。本文以现阶段的造林活动为准,研究如何在林业工程中把控影响因素,优化改进造林工作,化解造林的各个阶段中的问题。
         1 开展造林工作的现实意义
         在部分地区存在恶劣的自然灾害,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加强林业工程建设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以有效避免因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而发生植被破坏等现象。在提高当地植被覆盖率的同时,营造林工程能够保护当地珍贵的自然资源,提高当地区域的自然灾害抵抗力,且能够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营造林能够固定水土,防风固沙,在保障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能够有效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2 给造林质量带去影响的主要因素
         2.1 树种成活率偏低
         进行造林工作时,如果在初期环节中,没有做好科学的规划工作,很难保障造林所用的树种能够正常地存活,在实际地设计造林方案时,必须以气候条件与其他环境条件为准,选择能够有效存活的树种,树种不合适,在展开造林工作之后,可能会有大批量苗木出现死亡的情况,影响到造林收益。基于前期准备工作的必要性,必须要对这一阶段的造林工作加以重视,综合土壤、气候以及其他方面的环境因素,把握造林过程中容易形成的不利影响因素。我国不少地区都有干旱或者盐碱地的问题,缺少水资源,树木灌溉不到位,树木处于恶劣环境下,生长受到阻碍,导致生长情况不好,影响到造林质量,建设林业工程的难度也被提升。
         2.2 管理维护问题分析
         造林属于长期工作,不仅要完成最初的种植树木的工作,还要在后续实施必要的营林管理,同时这项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完整地展现出其价值,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呈现出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进行造林等大型林业工程活动时,不仅要投入相对较多物质资源,同时还要增加资金投入量,保障林业系统在经济层面的效益。然而在实际的造林管理工作中,一些造林管理者欠缺整体意识,同时也没有必要的制度发挥出保障作用,最终导致林业项目的效率受到影响。进行造林活动时,要围绕基本的造林工作内容,全面安排管理与维护工作,使前期按照正确方法种植的林木可以始终维持健康正常状态进行生长,以此来展示出林业工程的基本价值。在后续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必须要投入建设管理资金,改善造林环境,借助管理监管等行为,来找出造林不足之处,在科学的造林管理系统之下,应对病虫害防治与施肥等工作,减轻造林环境所承担的负担,从造林管理的角度来优化造林工作成果。
         2.3 技术水平问题
         造林技术问题同样是影响造林质量的重大因素之一,如果造林工作本身存在问题,即使后续实施了正确的管理,最终仍旧无法提升造林质量。因此需要发现造林技术应用问题,解决造林这一关键环节中的各种问题,一些造林参与者技术水平不高,对于造林工作了解不到位,无法将专业化知识应用到造林工作中,其欠缺造林创新意识,导致造林工作中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积累的造林经验不足。因此应对造林技术问题,需要以造林工作人员为切入点。


         3 优化造林工作的可行策略,提升造林质量水平
         3.1 做好林业管理
         为了提升造林的效果,在造林过程中则需要林业单位能够结合国家的要求,不断完善造林的管理制度,全面加强林业管理。在提升造林效果的同时,能够通过有效的维护管理,做好林木的浇水、修剪等养护工作,以此提高林木成活率,通过系统管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这就要求相应的林业单位能够建立健全岗位制度,以有效避免因岗位缺失而引发一系列纠纷,影响造林效果。在营造林工作实施的过程中,林业单位应逐步加强自然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防止出现乱砍滥伐的现象。同时,还可以结合相应的法律法规,有效避免人为因素破坏林木。在林业管理时,管理人员应做好树木的成长记录和各个阶段的养护工作,定期进行修剪、除草、杀虫、施肥,保障林木能够健康生长,提高营造林质量。此外,我国还需要逐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全面加强林业工程管理工作。
         3.2 改进造林结构
         基于生态理论的林业工程,为了有效提高我国林业建设的效果,则要求相应的部门和地方政府能够联合起来,建立完整的造林体系,且不断调整林业结构,在扩大营造林种植面积的同时,不断提升林木的附加经济价值。在开展造林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则需要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结合当地的气候、生态环境、人文、水资源等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充分考虑当地环境对林业结构带来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种植品种,以有效提高林木的成活率,促进林业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的营造林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宣传,让当地的居民能够充分认识到加强造林工程的意义和必要性,且能够积极配合,提升营造林的质量。同时,加强造林工程的前期规划工作,让技术人员能够结合造林建设的地点,加强环境和地质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树种,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在提高树种成活率的同时,全面加强当地的自然环境建设。
         3.3 完善造林技术系统
         营造林工作人员的水平会直接影响营造林业的质量,因此在开展林业工程的过程中,林业单位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林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有效解决工作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的问题,可以招聘一些具有工作经验且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年轻人。在后期通过定期培训不断强化其工作技能,不断提高营造林从业者的技术水平。为了提高从业者的培训效果,还可以通过定期考核,结合相应的惩奖机制,不断提高林木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保障营造林工程能够顺利开展。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则需要不断强化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岗位意识,在工作过程中能够积极承担相应的责任,坚守岗位职责,积极学习先进的造林技术和理论知识,及时引进新技术,以此提高营造林工作效果。
         4 结束语
         我国在营造林工作方面还有加强空间,参与营造林活动的人员应根据当下营造林环境将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林业工作单位也要注重引进新的造林思想与技术,对林业项目开展必要的管理,对现代林业产业结构实施优化,依照土壤地质、气候以及生态环境等情况,形成可行的造林工作方案,不仅要做好造林这项最基本的工作,同时还要提升营林管理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高玲, 徐姗姗. 浅析林业工程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J]. 南方农业, 2019(8).
         [2]刘日清, 程忠玲, 朱慧娟, et al. 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 花卉, 2018(24).
         [3]张成瑞. 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强化策略[J]. 南方农机, 2019, 050(008):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