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4/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1期   作者:谭登清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朗读作为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语言发展规律,提高朗读教学占语文课堂的比重。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与策略,以望促进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情境;领读;角色扮演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朗读,学生可以透过字、词、句,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思想,进而受到熏陶和感染。其次,在反复的吟诵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的熏陶,使语文课堂充满传情达意的书声,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在朗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以拉进学生与作者的距离,能够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场景中,进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无论是对于学生朗读兴趣的激发,抑或是对于学生语言表现效果的增强和朗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之初,为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我对学生说道:“同学们,大家去过黄山吗?黄山之美,堪称中国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伟,庐山之飞瀑,衡山之烟云,峨眉之清凉,因而又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乃黄山‘四绝’。”接着,我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了相关图景,继而引出了课题:“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同来看一看黄山四绝之一的奇石在作者笔下是怎样的一幅图景。”如此,通过在导入环节基于文本内容创设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不仅将学生的思绪迅速集中到了课堂中来,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拉进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
        二、逐句领读,培养学生良好语感
        鉴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纪尚小,认知水平有限,朗读若仅停留于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品味课文中的语言,领悟作者情感和文章大意。其中,逐句领读不失为朗读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巧妙、适时的引导,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语感,而且还能使学生对一些重点字词、字音、节奏以及语气和情感表达产生一定的了解,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耳听能力、口读能力和心领神会能力,使学生能够高水平地完成朗读任务。
        《父亲、树林和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在朗读的时候,学生发现这个长句子很难读好,不知道该如何掌握停顿。对此,我先是向学生纠正了“茫茫然”“凝神静气”“兀立”等字词的读音,并有感情地为学生进行了范读:“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之后,我对学生说道:“遇到长句子时,我们可以先把难读的词语找出来读一读,再根据意思划出它的停顿,就能读好。”接下来,我又采用同样的方法为学生示范了其他长句的读法。这样,通过逐句领读,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而且还使学生逐步掌握了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三、角色扮演,升华学生阅读感悟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习惯性地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始终以被动者的身份来进行机械地读、学、记,这便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十分僵化和被动,进而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悟与理解能力。鉴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不妨借助角色扮演这一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主动建构,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升华学生阅读感悟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如《狐假虎威》《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等等。对于这类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在不改变文章原意的基础上发挥合理想象,运用语言表达与肢体动作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绘声绘色地表演。通过对文中角色说话的语气和神情进行模仿,既丰富了朗读形式,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又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时再回过头朗读课文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很好地将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表达出来,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升华学生的阅读感悟。
        总而言之,大量事实证明,学生的朗读习惯一旦养成,其语文学习就会发生从量到质的变化。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尤为关注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理解、体验与感悟,并通过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中,使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中形成情感共鸣,进而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继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39):131.
        [2]修凤龙,姜亚娟,刘凤春.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教学[J].学周刊,2017(08):162-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