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创新探讨

发表时间:2020/4/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9期   作者:杨翠芬
[导读] 近期伴随社会生活的持续进步与发展,素质教育观念在国家义务教育时期持续的实施
        摘要:近期伴随社会生活的持续进步与发展,素质教育观念在国家义务教育时期持续的实施,中学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逐渐的被教学工作者所重视,怎样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于中学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实行教学创新,加强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已然变成广大老师当下面临的主要教学任务。立足于此,先分析现如今中学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重要的教学意义。随后运用举例侧重中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式中的创新措施。
        关键词:教学模式;道德与法治;初中
        中学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教学任务分为情感、能力和知识这几个维度,也就是增强初中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使学生具有美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加强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指导学生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之上渐渐树立科学的三观。在现如今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中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式已然难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及学生自身的需要,所以怎样正确掌握改革的方向,对于中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式实行科学合理的创新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中学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具有的意义
        首先就是有利于推动初中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初中生一般都是处在青春期,内心较为敏感且叛逆,在学习中极易出现厌烦心理,在生活中极易产生逆反情绪,为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困扰。然而中学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和语文、数学这些较为理论性的课程是具有很大差距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加重视对学生内在影响以及外在行为的规范作用。所以经过中学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教学,就可以有效的填补传统教学存在的缺陷。指导学生在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时也应该学习一些正确的行为规范,可以更好的推动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以及综合素质方面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自我人格,让学生在精神境界方面获得提高。其次就是有利于实施依法治国这一国家理念。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最基本的国策之一,对促进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然而中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最基础的也就是依法治国这一理念。运用中学时期开创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一方面能够保障初中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这一重要地位,让学生从小的时候就知法、懂法与守法,使得中学生能够参加到国家的依法治国建设中来;另外一方面也作为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国家理念、深入新课改的重要措施。
        二、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的创新措施
        (一)发挥出多媒体教学具有的辅助作用,主动带领学生实行学习讨论
        现如今伴随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逐渐的渗入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教育这一领域,多媒体也渐渐变成老师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所以应该对中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式实施创新,老师应该更好的发挥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来冲破传统课堂存在的客观限制,给学生设计合理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走入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提升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取得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维护宪法权威”课程的学习时,教材受篇幅长短的限制无法写出宪法的具体内容,然而老师就能够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出宪法中包含的重点条款,并且给学生播放和宪法相关的视频与一部分违反宪法的案例纪录片,缩短学生和宪法之间存在的距离,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重要地位,指导学生在记录片的熏陶下树立对于宪法的崇高情感。在传统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被应试教学观念所限制通常会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只重视对学生讲述教材知识,并不重视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与研究,这也是造成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效率太过低下。所以应该对中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式实行创新,老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主动带领学生实施学习讨论,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进行讨论时能够互相学习与互相帮助,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公共生活新平台”这一课程的学习时,课程主要讲解的是网络的利弊,老师能够围绕教材内容明确“网络是把双刃剑”这一讨论的主题,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分组完成讨论交流,在不同的想法发生碰撞时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把生活实践和道德与法治的课堂相结合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素材往往来自于生活,因此老师在落实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应该尽可能和生活中的素材相互结合,要求学生接近生活,在生活中得到启发,增强对于道德、法治观念的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气氛尽可能是自由的,可以使学生自由的完成讨论以及推动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老师能够将课本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相互结合,使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的同时完成对学习素材的收集,并且借助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分享,要求学生依据自身的认知对案例实施分析。老师在这一过程中给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之后再对于学生的分析实行科学合理的总结,利用案例的形式,使学生更加贴近于生活实践,并且也可以纠正学生对于案例的错误认知。一方面是能够使学生在收集素材的同时对案例进行思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意识。另外一方面而言,现如今社会作为一个法制社会,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都是需要用到道德与法治的,利用合理的素材加入,要求学生把课堂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相互结合,能够正确的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这就是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重点,持续推动学生实践能力的产生,推动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生活化,让教学内容能够被有效的运用,让教育的价值能够更好的体现,推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结束语:中学时期,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中学课堂教学中融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形成道德与法治观念,借助课堂教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知识,在道德与法治理念的指导下,推动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产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因此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持续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一领域的关注程度,使学生在中学时期可以形成正确的道德法治理念,为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桂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科技风,2020(01):28.
        [2]汪海澜.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教育观察,2019,8(30):119-120.
        [3]晁苗苗. 新教材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