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实验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最基本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很多实验由于实验材料选择不当、实验方法不够合理、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不够到位,使得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多年来始终在低效的水平上徘徊。近几年来我们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实践,积极改进,大胆创新,提高了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本人多年来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得与失,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中有关吸烟危害人体健康的内容虽然不少,同时还有图片加以说明。但是,学生尝试吸烟的兴趣仍然是有增无减。当然,这与家庭、社会环境都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我们创新一个实验来证明“吸烟危害人体健康”,再加以文字说明。如“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3000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等文字信息,学生阅读后对吸烟的危害并没有很深刻的印象,教学中教师自创的吸烟有害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对吸烟的危害感受更直观,印象更深刻。
实验设计:用一个U型管,在“U型管”的一侧插上香烟,另一侧放人一些棉花。点燃香烟,用洗耳球在另一侧吸气。
在模拟实验中,棉花模拟人的肺,洗耳球模拟人吸食香烟。为了不让教室内充满烟雾,可将“洗耳球”吸来的烟雾吹入装有水的试管里,减少香烟燃烧的烟雾对学生健康的危害。在用“洗耳球”吸10次以后,取出U型管里的棉花,会发现棉花变成黄色,从而模拟证明香烟燃烧后产生的化学物质会使肺发黄变黑,危害身体健康。
所以,只要想证明什么,都可以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没有实验可以设计实验证明,只要设计的实验具有科学性、实践性,那就是创新实验,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应变能力
在几个版本的教材中,随着教材的改编,实验题目、实验内容和实验性质虽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是不会变的。下面就几个实验具体分析:
2.1 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问题分析:根据教材的提示,一般该实验的设计是将一条粗壮的蚯蚓先后放在不同的物体(如玻璃、硬纸板)表面上,观察哪种表面比较适合蚯蚓移动?实验后发现:蚯蚓在玻璃上移动快,在硬纸板上移动慢,与预测的结果正好相反。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硬纸板吸收了蚯蚓身上的黏液,与蚯蚓粘在了一起,不利于蚯蚓的移动,或者蚯蚓身上黏液减少,呼吸减弱,产生能量少,活动力降低。
改进方法:准备两块长方形玻璃板,将一块打磨,另一块保持光滑。为了确保蚯蚓在玻璃板上直线运动,可用两根玻璃棒作为直线的轨道,让其在轨道中运动。
2.2 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问题分析:教材中该实验的设计如下:
①实验前一天,分别将100g新鲜和烫过的蔬菜分别装入不漏气的黑色塑料袋中,插入软管扎紧袋口,并用止水夹夹紧软管,不加标记。
②随机取一袋蔬菜,将软管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中,移开止水夹,轻轻地积压挤压塑料袋,观察石灰水有无变化,推测袋中装的蔬菜是新鲜的还是烫过的。
但在实际操作中,软管和止水夹一般要到化学实验室去借,软管在扎塑料袋口的时不易处理,过紧实验时气体不容易排出,过松会漏气。七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止水夹,使用不熟练,易导致气体泄漏,最后皮管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中,因二氧化碳气体不足导致实验效果不明显。
改进方法:可利用较硬的塑料吸管代替软管插入黑塑料袋中,便于扎紧袋口;用凡士林替代止水夹封住吸管口,验证气体时,可将吸管口涂有凡士林的部分剪去,然后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瓶中。改进后的实验不仅取材方便,操作简便,而且效果更明显,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2.3 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问题分析: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等量新鲜的植物和烫过的植物分别放入密闭的锥型瓶中,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
②将燃烧的小棒伸入放有新鲜的植物的锥形瓶中,小棒的火苗立即熄灭,放到烫过的植物的锥型瓶中依然燃烧。
烫过的植物已经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消耗氧气;小棒继续燃烧。新鲜的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掉了瓶内的氧气,小棒在无氧的条件下不能燃烧。该实验的设计不够严谨,因为新鲜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同时,也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燃烧的小棒也会熄灭。因此实验时应考虑排除二氧化碳产生的干扰。
改进方法:准备两个小试管,分别装入少量的20%NaOH溶液,将两个小试管分别放入两个锥形瓶内,其他的步骤与教材上的一样。NaOH溶液可以吸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从而排除二氧化碳的干扰。实验现象和上述的一样,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这样设计实验更科学、严谨。
就以上3个实验而言,虽然在实验方法上有着不同程度的改进,但共同培养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
然而,新课程标准强调探究性学习,初中生物学课,加大了探究实验的比重。探究实验能否有效,关键在于能否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表达能力的培养。
首先,必须加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初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概念和原理。例如在“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中,先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分别配制体积分数为5%、10%、15%和20%的酒精,再将水蚤放入体积分数为5%、10%、15%和20%的酒精中,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蚤心脏的跳动,并记录心率,列表或绘制曲线图表示实验结果,分析全班的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什么是溶液的体积分数就不会配制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什么是心率就不会记录,当然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其次,不断地给学生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平时的交流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为此,应在每一个探究实验中都安排了小组间进行表达与交流这一环节。还应多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鼓励他们利用橱窗、黑板报展示自己的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调动学生撰写的激情和欲望。
另外,还应在放暑假或寒假前结合“爱鸟周”、“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等专题,指导学生在假期里撰写相关的生物学小论文、出专题手抄报、绘制各种宣传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