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惑”能使学生产生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而课堂中学生的“疑惑”始于教师的表达提问,教师的提问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渠道,是引发学生思考的最直接的形式。不仅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还能促进学生内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需要教师们更新自己的提问理念,掌握有效提问的技巧和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提问 时机 梯度 细节
信息这门课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有趣的,那怎样可以使各式各样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都能学有所得?这与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息息相关。有效的问题不仅吸引学生去探索问题本身,也带领着孩子们的思维发生碰撞,进而不断地去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甚至激发孩子们自己提问,自己解决课堂疑难。
一、直面提问现状 找出症结所在
(一)提问千篇一律 内容蜻蜓点水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副课”,常常得不到老师的重视,甚至教师们自己在课前都没有进行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对教学目标不明确、重难点没有抓牢等问题,导致教师在课堂中总是想到什么就问什么,例如“有没有找到Shift键?”、“文件是不是保存在桌面上?”“标题输入好了没有?”等类似的无效问题充斥着课堂。有些老师的问题甚至偏离了教学目标,泛泛而谈,这样的问题无疑是没有价值的,学生无法从回答问题中获得成就感,最终课堂成为教师自问自答的场地。
(二)提问难易不清 层次高低不齐
我们的课堂中常常出现这样两种情况,当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后,下面的同学们要么争先恐后地回答,要么鸦雀无声,这就是教师提问过易过难的表现。教师在备课中没有认真进行学期分析,导致问题偏离学生水平。
(三)提问鸠占鹊巢 师生主次颠倒
布鲁纳认为:人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个人学习是通过把新得到的信息和原有地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去积极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中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自己提问自己回答,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提倡学生自己提问。一节课基本就是老师在给孩子们灌输知识。这不仅与新课改“生本”理念背道而驰,更加不可能培养出孩子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探寻有效路径 进而对症下药
(一)注重情境创设 课堂渐至佳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实施充满趣味的课堂教育,创设情境教学就至关重要。有意识的将问题设置于情境之中,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情境中根据自己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把握提问脉搏 找准生成时机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只有老师引导提问精妙,学生才能学得扎实有效。巧妙有趣的问点能启发学生思维,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取得成功。
1.抓住重难点提问。课堂的目的就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那么在重难点出现的环节,把握时机进行提问,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在疑惑中撕开一道口子,看清前路。
例如在五年级下《生活在信息中》一课时,“信息”一词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老师不能直白地问学生:“你知道信息是什么吗?”学生一时难以回答,可以采用更贴近生活的举例。如“同学们,今天天气怎么样?”“老师今天早上听说我们班同学在数学比赛中成绩不错!”等实例告诉孩子们,这些就是生活中的信息。
2.抓住兴趣点提问。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在课堂中兴趣来自于教师的情境提问,教师要从教材中选取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使学生学的快乐。
例如:在三年级上《巧用计算机》一课中,用计算器对于学生来说较为简单枯燥的,那么教师此时提问:“学会了如何操控计算器,同学们想不想比一比谁的速度快?”用比赛激起学生的兴趣,并且在比赛中将操作技巧很好地落实,胜过单一枯燥地让孩子进行反复练习。
3.抓住矛盾点提问。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遇到阻碍时,教师应及时缩小问题的容量,思考难度不大的封闭性问题,让学生理清思路,获得突破。
例如:五年级下《让幻灯片动起来》,学生在对一个对象设置多个动画时,会发现上一个动画效果没有了。此时,教师应抓住机会缩小提问“上一个动画被替代了怎么办?找找工具栏中有没有帮手能帮帮我们”,孩子在遇到瓶颈时,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寻找与“动画”有关的工具,主动去寻求解决办法,动画被替代了就不能直接进行设置,观察动画工具栏,发现“添加动画”按钮,学生尝试进行操作后,发现可以通过“添加动画”按钮解决问题。
4.抓住发散点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挖掘教材,进行发散式地提问,这对于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发现更多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是十分有益的。
例如三年级上《多变的形状》一课中,学生在学习了基本形状矩形、圆形、直线等工具的使用后,基本能够绘制校园的“图纸”,此时教师抓住学生思维的特点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未来的校园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画一画吗?”不仅抓住了本节课的重点,并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象能力,创新设计未来的教学楼。在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发散思维,进行创造,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三)准确把控课堂 引导主动提问
通过实践观察可以得出,如果一堂课变成师生间的问答或者老师的指导讲授,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势必会导致学生的不平等参与,课堂节奏的把控不当,难以兼顾大部分学生。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1.广泛分配参与机会,让更多孩子参与到课堂中来。
2.适时的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鼓励孩子成为课堂小主人。
3.建立3-5人的小组,以一个学生作为讨论核心,带动小组思考。
4.及时对孩子的回答想法做出正面积极地回应。例如“用这种方法做多好呀!请你再给大家讲一遍吧!” “很欣赏你操作时专注、入神的样子。” “你把老师都比下去了,你的方法比老师还要妙!” “到目前为止,你的回答是最出色的!” “你在等待机会发言,老师帮你一把,你就站起来了!”……通过激励性语言,让学生充满信心,从而自信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四)关注提问细节 追求精益求精
1.问题不宜过大。提问是课堂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如果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很容易跑题,抓不到问题的重点。
例如:四年级下《生活与网络》一课中,教师上来就问“什么是计算机网络?”问题问的过大,学生无从下手。最终教师只能自己说出答案,不能使学生有所收获。
2.问题要有可调整空间。课堂是一个灵动的空间,各种提问可能有千万种答案,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回应或者继续追问,那么提出的问题就应该提前预设好调整空间。
例如:三年级上《多变的形状》一课中,学生操作画教学楼。①学生可能出现用“直线”工具画教学楼,那么教师的追问可以是:“你还有更快的方法吗?”
②学生用“矩形”工具一步完成教学楼房体,教师可以对孩子进行表扬:“这方法快极了,你真会动脑筋!”
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无数种情况,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该提前进行预设,反思学生会出现哪些情况,尽可能地给问题留有调整空间。
总之,提问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有效的教学问题不仅仅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还需要老师们持之以恒地在教学中一步步落实。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年轻且富有活力的学科,还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真正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M].
[2] 中国知网.《让问题走向高效》[D].
[3]《浅谈课堂有效提问策略》[J].《东方教育》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