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忠言不“逆耳”——问题学生批评教育方式探索

发表时间:2020/4/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9期   作者:谭绮霞
[导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理应以表扬、鼓励为主,但是批评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手段,对于学生的过失错误,不能视而不见
        摘 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理应以表扬、鼓励为主,但是批评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手段,对于学生的过失错误,不能视而不见。教师要使批评达到良好的效果,就要注意批评方式,讲究批评艺术,否则,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可能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隔阂。
        关键词:批评教育;问题学生;原则和艺术性
        引言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一定有很多不良的现象发生,那么教师不能无原则地盲目表扬,中肯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让那些挖苦、告状、预言、体罚等粗暴的批评方式避之又避,教师批评时要讲究艺术,要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多替他们着想,就更能让学生心悦诚服、让忠言不再“逆耳”。
        一、批评教育学生需把握的原则
        1.尽量不公开
        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不适宜在有其他老师或者同学在场的情况下,要考虑学生的脸面问题,以免使其更难堪,对于一些不太大的错误,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育,尽可能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对那些犯错误很严重而且影响恶劣的学生,教师可以公开进行处理。
        2.公平公正
        学生犯了错误,要允许他们说明原因。批评的时候要公平,把当事人双方的责任定性清楚,不能有所偏袒,这样处理,双方都没有意见。教师在批评教育之前,需要先深入到学生当中,广开言路,了解学生犯错误的来龙去脉,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教育。不论是好生还是差生,只要所犯错误性质相同,老师就要一视同仁,公平地进行批评教育,绝对不能区别对待,否则,容易导致同学间的关系不和谐,达不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3.带着爱心去批评学生
        对学生的批评要充满善意、关爱和期望,让学生在接受批评时真切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温暖。要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倾听他们的倾述,倾听他们的心声,耐心听他们把话讲完。运用说话的艺术和技巧,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关爱。为了提高批评效果,针对学生的性格差异,还可以寓教育于幽默诙谐、充满爱心的话语之中。
        二、问题学生批评教育方式
        1.批评不是惩罚,出发点是纠错
        此前,老师在面对学生犯错时,通常带有明显的审判性,即仅注重批评的过程而几乎不考虑学生是否认同,至于批评的出发点则是对学生错误提出相应的处罚。而移情性的批评则是立足于学生个体的成长,认为学生犯错在所难免,老师的职责便是要让学生认识并主动改正错误,如此方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因此,针对学生犯错时的批评,教师无论开导或斥责,均应将目标集中于“纠错”的过程,并选择合适的场所与时间,方可避免打击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心。
        2.批评不仅是晓之以理,更需要动之以情
        上文中我们提到,当前,大多数老师在面对学生错误时,通常是采用审判性的批评方式。而所谓的审判性批评,则是一种注重批评的过程,仅是指出学生于何处犯错,为何犯错,随后便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至于学生则是有感于冷冰冰的氛围而被迫认错。而移情性批评则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帮助学生分析面对同样的事件该如何处理才正确,简而言之,即是让学生自主认识到自身错误,如此方能促使学生虚心接受教师指导。几乎所有小学老师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即平日里那些表现优异且品学兼优的学生,在离校后并不会对教师存留特别的感激之情,反而是那些大家眼中的“问题学生”往往流露出对老师的不舍之情。而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象则往往是因受移情性批评的结果。如学优生因其在学习过程中,本身便严于律己,因而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也相对较少;而“问题学生”,因隔三差五便受到老师的额外“照顾”,因而与老师产生了更多的情感交流,以至于相比于学优生,更能体会到老师爱的深切。


        3.批评要风趣幽默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影响我们内心活动的主要手段是语言,教师的语言是教育学生最有力的工具,没有深入人心的、活生生的动人语言就没有教育。语言就像一座桥梁。在班级工作中运用风趣幽默的批评方式能够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我总是运用风趣幽默的方式教育学生,因为多好的药吃不进肚子里就治不好病,再“忠实”的语言,学生听不进耳朵里也毫无作用,因此,将“药”包裹上一层糖衣,让“忠言”不再逆耳,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幽默是一种聪明睿智的表现,有经验的老师常常运用幽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用幽默的方式来处理错误,可以使人感到和谐、愉快和放松,让人不知不觉中接受批评。在批评过程中,可以使用夸张的方法、也可以使用风马牛不相及法、也可以使用引经据典法等,使批评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学生字潦草,满以为老师要批评他,这时可以笑着对学生说:“你的字“龙飞凤舞”就跟李太白喝醉酒写的一样”。一句意外的玩笑话,也许会让学生感到更加不好意思。
        4.准确把握批评的度,避免学生滋生消极心理
        教师的批评绝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眼前的错误,而是要透过错误影响学生将来,以防止类似情况的再次出现并蔓延。不可否认,任何形式的批评均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一定的刺激,因而若稍有处理不当之处,便极易滋生学生的消极心理,严重者甚至会让学生此后表现更趋极端或是心灰意冷而不再积极改正自身错误。因此,教师的批评要严格把控其中的度,而合理度的把控便应做到以下几点:
        (1)场合适度
        由于老师批评必定是建立在学生犯错的情况下,因而场合的选择尤为重要。为避免打击学生自信与伤害学生自尊,教师应尽量避免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学生。与此同时,作为小学教师,坚决不允许出现背后指指点点的行为。如此方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促使学生主动认识到自身错误并改正。
        (2)适度的语言
        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作为小学教师,其在批评语言的运用方面也应始终坚持文明、健康的原则,即在做到以情感人的同时确保批评过程具有针对性,不挖苦、不讽刺。将自身的积极情感融入语言中,从而促使教师与学生于心理层面上产生共鸣,进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对自身的关心与爱护。
        (3)适度的时机
        俗话说:“打铁需乘热”。所强调的便是对时机的把握。因此,面对学生错误,教师也应慎选批评时机,若时机过早则各方面条件均不可能成熟,如此不仅无法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且可能让局面陷入僵持;而时机过晚则会因时过境迁而让批评失去原本的意义。可见,唯有适当的时机方能扣人心弦,并让批评的效果得以长时间保持。
        (4)选择适度的方法
        小学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因其本身便相对较为“顽劣”,因而若使用的批评方式存在偏差,将极易导致批评的效果走向期望的反面。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应格外讲究批评的方式与方法,如反向诱导或旁敲侧击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本质,且能同时照顾到学生情绪,从而达到理想的批评教育效果。
        结束语
        问题学生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谈一两次话就可以解决的。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需要一定的教育艺术,需要教育者的细心和耐心,还有一份持之以恒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金平.班级管理中批评教育的实施策略与反思[J].新课程:下,2011(04).
        [2]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云南教育出版社20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