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感悟,完美表述———高考散文阅读方法与答题策略

发表时间:2020/4/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9期   作者:张桂霞
[导读] 高考散文阅读首先需要入境感悟,理解文本。
        内容摘要:高考散文阅读首先需要入境感悟,理解文本。要达到深入情境,感悟文本的景、物、人、事,进而理解作者的意图、情感、态度,读文本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几种意识:悟虚实的意识、识类别意识、理思路意识、明主旨意识:其次需要审清问题,完美表述。具体包括理解词句、内容的筛选概括、分析形象、分析技巧及分析情感态度等方面。
         关键词:情境  感悟  审题 表达
        一、入境感悟,理解文本
        散文,其事展人间百态,其境现天地景象,其情涵喜怒哀乐,其理警社会人生。散文取材广泛多样,行文活泼自由,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无一不可,而又常常摘取生活中一个片段甚至点滴事件,或者自然界中一个物件,来寄托作者的情感,表达作者的思想,令人读来意味深长。因此,读散文是一种享受,所以阅读散文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引导学生热爱散文,享受散文!
        要达到深入情境,感悟文本的景、物、人、事,进而理解作者的意图、情感、态度,读文本时要有意识地培养以下几种意识:
        (一)悟虚实的意识
        散文阅读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阅读。阅读散文要将文中所写的来自现实生活中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即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与作者的真正用意或精神、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态度联系起来,由实及虚,由了解内容到把握主旨,更深入的理解散文。
        (二)识类别意识:
        不同类别散文的解读途径往往不同。叙事写人类散文要明了事件的过程,,明了代表身份、地位、思想性格的人物形象的内涵。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如各种描写、映照、衬托等。把握作品的主旨:一般为赞扬人的某种优秀的品格;歌颂或抨击某种社会现象等。 写景散文要把握景物特征及所形成的生活画面,营造的氛围等。由景物悟情理。
        因此阅读散文,要通过标题和大概内容迅速判断出散文的类型,是写人还是记事,是咏物还是写景。根据类型把握主要内容和观点。
        (三)理思路意识
        1、抓首尾
           散文的开头常有写景营造氛围、欲扬先抑、先言他物或从一种现象起笔引入、对比、映衬等巧妙地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有时还具有增添情趣、引起读者兴趣的作用。
            散文的结尾,有的照应文题,有的呼应开头,有的点明主旨而深化中心,是谓“卒章显志”。很多散文都是在层层铺垫递进后揭示主旨的。 还有的文章结尾处故意宕开一笔,间接、含蓄抒情。或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
            阅读散文抓住首尾往往能了解作者情之所起和情之所终,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文意。
        2、抓脉络。整体把握文章:写什么?——概括内容;怎么写?——分析手法;为何写?——把握主旨。散文的开头往往(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中间(写了哪些内容———散文的“形”),结尾(篇末点睛、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3、画“关键句”。如:段落中心句(无中心句可做概括批注),段间过渡句(提示段间关系),议论抒情句(开头、结尾、段中)含义深刻句,揭示主旨句。
        (四)明主旨意识:
        写人一定是说某人的精神、品质,写人的要寻品;写事一定要析理;写物当然是托物言志;写景当然是借景析情,或亲情或友情、或家国情怀。阅读散文有主旨意识有利于保证阅读效果。
        二、审清问题,完美表述
        (一)、理解词句
        一般来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要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2、根据文意,写出某词句的含义。
        示例:
        语段: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方令孺《在山阴道上》)
        问题: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
        答案分析:①鲁迅的故乡。(根据文意,故乡非词典中意义而特指鲁迅笔下的故乡)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语段中的故乡是童话一样的三味书屋、是磨砺鲁迅精神的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有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这是鲁迅的精神家园,是鲁迅笔下的故乡的特定的、深层含义。)
        规律总结:紧扣语境,解释词句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或语境意义或隐含意义,或前后文中的指代含义、修辞意义或哲理意义。
        (二)内容的筛选概括
        2017北京高考筛选信息、概括内容的题型共有27分,散文阅读也经常涉及内容的概括。散文阅读与其他文本的筛选概括答题方法大同小异,一般为:
        1.审题:确定筛选什么信息2.确定区域,画相关词句(关键词句)3.分类整合——分类归纳并概括。(合并同类,分类概括)4.转换表述 ——根据题目要求,对整合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答案。(概括要有高度,语言要简洁 ,要点要全面,一般要分点答题)
        示例:
        语段:是鄂温克人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问题:21.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根河之恋》
        答案分析:根河的特点有:①巨大的生命力;(原文语句: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舍弃修饰语概括出)②纯真清澈;(原文: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

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直接画出词语,合并选取“纯真”“清澈”即可 )    ③一次次的新生;④养育了两岸的生命。(最后两点对应原文: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这两点需要理解句意,概括其一次次新生成熟且滋养万物的特点)
         示例2
         语段: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纹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问题: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
         分析概括1、父母亲族的关爱(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 2、家乡的山水草木融化成了血肉(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 3、悲欢离合的家史种在了心坎里(都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 4、邻里乡情彼此了然,濡染着同一的风习。(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
        (三)分析形象
        记叙性的写人散文或小小说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更重视塑造人物形象,所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是此类文体的命题重点。
        示例:  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你也真够狠的,一夜间毁了那么一大片林子。”驼爷把目光撒向湖畔,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驼爷喃喃着。驼爷是个护林员。
             “哼!”狗娃重重射出一口浓痰,蓦地从袖管里抽出那把长刀。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  嗬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好歹当过兵,打过仗,啥家伙没见识过?”
               狗娃一愣,顿觉眼前这个驼背老人很有些不好对付,但还是大声吼道:“你就不怕我一刀捅死你?” 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
        问题: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的品质?结合具体描写,分点说明。
        解题: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毫不退缩
        “呐,我又栽上了。”驼爷喃喃着。驼爷是个护林员。——忠于职守
        “你就不怕我一刀捅死你?”  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面对威胁镇定坦荡,对问题青年不失信心
        总结规律:怎样分析人物形象呢?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答题要结合内容分析人物特征。
        (四)分析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也有修辞运用方面的技巧,每一种技巧都有其常规作用。
        示例:
        语段: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                              ——2016北京《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问题: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6分)
        24.解题:①第四段中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老腔的声音比作“渭水波浪的涛声”、“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等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腔撼人肺腑的神韵以及老腔与关中乡村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老腔对作者带来的震撼。②第四段中“这是……”“亦或是……”“也像是……”等句子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极具气势地写出了老腔给作者带来的无限遐想和难以言喻的震撼。
        (文中第④段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比喻对事物特征的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语言富有文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文中第④段运用这两种艺术手法,讲老腔给人的震撼力形象生动的描写了出来。结合比喻和排比的作用和在文中的艺术效果。技巧分析类题型如何规范答题,完美表述呢?
        总结规律: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其作用也是异彩纷呈的,对常见的技巧必须要熟悉它的常规性作用。例如,类比的作用: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象征的作用: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衬托的作用:突出事物特征,强化思想感情。
        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次要回答这种表现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最后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分析,一般从表现景物特征,或表现作者情感的角度来分析效果。
        (五)分析情感态度
         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所谓态度,就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作者的观点态度,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一般说来,叙述性的文学作品,一般以写人、叙事、写景见长,观点态度等不直接说出,
        这种题目需要多角度、多层次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然后有理有据的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总之:理解散文,需要热爱散文,理解散文,需要深入情境,理解散文,需要强化虚实意、题材意识、思路意识、主旨意识,然后走出文本,宏观审视,把握旨趣,进而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审视题型,观点明确,分析扣文,思路清晰。最终准确规范表述,完美收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