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中应用器材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4/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期   作者:马斌
[导读] 体育运动器材是体育学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存在
        摘要:体育运动器材是体育学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存在,一般来说,体育运动器材包含自制器材和学校提供的器材两种,而无论是哪种器材类型,在体育课堂中的有效应用,都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建构实效体育课堂。
        关键词:器材;小学体育;兴趣
        体育器材是指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帮助教师实现教育价值的辅助物品,能够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保障学生的练习兴趣,不断提升体育学科的教学效果。但是,大多数的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外界事物的认知经验也较少,因此并没有系统地掌握使用体育器材的方法,所以,在体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器材为工具,以学生为根本,真正地将体育器材用作教学的媒介,让学生在对体育器材进行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对体育学科的学习。
        一、自制体育器材
        在体育课堂中,学生的人数要远远超过学校所提供的器材数量,经常出现许多学生共用一个器材的现象,以至于压缩了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时间,不能很好地体会到体育课堂的乐趣,也不能完成有效的练习。所以,教师可以突破传统教学结构,启发学生进行器材的自主制作,使得学生在“自力更生”中,能够弥补器材数量上的不足。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实现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逐步建立体育精神。
        例如,在对学生教授跳高的运动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新式跳高杆”的制作。在以往的跳高课堂中,有一些教师会让学生使用橡皮筋来代替跳高杆,尽管能够减少学生捡杆的时间,缓解跳高杆紧缺的压力,但是,却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坚韧、勇于挑战的体育品质。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皮筋和跳高杆进行整合,形成新的跳高工具,如有的学生将跳高杆进行截取,并去掉中心的部分,使用橡皮筋来代替。在学生进行简易新式跳高杆的制作中,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兴趣和动力,同时能够感受到练习过程中的挑战,以便在一次次突破自身心理安全防线中,提升练习的效果,增强自身勇于挑战的品质。
        显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体育器材的自主制作,能够有效地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让学生体会体育学科当中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在自主创造中实现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应用器材施教
        无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体育器材的制作,还是直接为学生提供体育器材,其最终的教育目的,还是让学生透过体育器材的应用,实现体育运动能力的提升。所以,在体育课堂中应用器材时,教师也应当考虑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体育学科的教育项目,为学生选择恰当的体育运动器材,使得学生能够在器材的辅助下,更好地完成训练的项目。但是,在为学生提供体育器材时,教师也应当考虑到体育器材的安全性,避免发生损伤学生的事故。


        例如,在接力跑的教学中,教师先对学生讲解接力跑当中的注意事情,以及接力跑的竞赛规则等内容,让学生对接力跑有一个初步的印象。随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短跑能力,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划分和人数的安排,使得学生保持每四人一组,且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水平均衡。之后,教师对提供的接力棒进行检查,避免接力棒因为经常使用出现损角、凸起等问题,让学生在交接棒时发生划伤等事件。随后,学生使用接力棒开展竞赛活动,对于跑得最快的一个小组获得胜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接力棒完成了训练的目的,同时能够在棒与棒的交替中感受到隐含的合作精神,从而提升接力跑运动教学的隐形教育意义。
        在课堂中每一个元素的存在都是为教育所服务的,体育运动器材也不外乎于此。所以,教师应当为学生挑选适合的运动器材,让学生真正地从运动器材的应用中,提升体育运动的能力。
        三、差异提供器材
        多元智能理论当中指出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能力是不同,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强,而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弱,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练习体育运动的效果,如果教师强制性地为学生提供同样的运动器材,那么学生最终练习的效果一定达不到理想的情况。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训练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以及体育运动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差异性运动器材,保障教学的实效。
        例如,在排球的的内容讲解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差异性的器材。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排球前,教师先对学生的排球运动学习经验进行了解,从而认识到班级中哪些学生是具有排球运动能力的,哪些学生是从来没有接触过排球的。随后,对于已经具有排球运动练习经验的学生,教师为他们提供硬质排球,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提升实战能力;而对于没有排球运动经验的学生,教师为他们提供软质排球,避免学生因为操作能力有限而发生危险。随后,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器材开展训练活动,在自主练习中进一步提升排球运动的学习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与自身能力相符合材质的排球,能够有效地结合自身的情况展开针对性的训练,如拿到硬质排球的学生可以组织实战竞赛,而拿到软质排球的学生可以开展基础性训练,从而在反复练习中提升学习排球运动的实效。
        总而言之,运动器材的有效使用,对增强体育课程教学的趣味性、促进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提升体育课程的教学实效中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在之后的体育课堂中,教师也应当活用器材,真正地让体育课堂在器材的使用中大放光彩,实现高效施教。
        参考文献:
        [1]张红伟.试析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J].纳税,2017(27):191.
        [2]唐玉敏,牟振圣.自制体育器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1):4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