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其中突出体现在课堂师生角色的互换上。传统的数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总是被动地听讲,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本文对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数学课堂参与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初中数学 课堂参与 以生为本
初中生有了小学的基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另外,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之外,还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形成综合能力。对此,本文依据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规律提出了三个提高初中生数学课堂参与性的方法,分别为:设计问题,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数学活动,拓展延伸,下文将一一进行阐述。
一、设计问题,师生互动
数学是一门以探究问题为主的学科,在课堂实践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是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重要途径。师生互动,有助于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也有助于学生与教师亲密,增强对教师的喜爱。此外,有句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句话告诉我们疑问是学生思考的前提,有利于学生取得进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这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也能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中产生更多的感悟和思考。
比如:在执教《相交线与平行线》这节课时,笔者首先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大量生活中的图片,要求学生结合图片思考两条直线具有怎样的关系?这时,学生在提前预习的基础上能够迅速的得出在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关系的结论。在导入教学之后,笔者会再次结合教材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当两直线相交时对顶角的性质,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考,这样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
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小组合作是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巨大突破,其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师生地位,使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充分地体验学习过程,达到良好的学习结果有重要的意义。
组织小组合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科学的分组,以保证每个小组的学生能够相互帮助,并且还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明确方向。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课堂领导者作用,严格的控制课堂进度,并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促进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在合作学习之后,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只有教师充分地预设小组学习的各个环节,并具备足够的教育机智,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能力,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三、数学活动,拓展延伸
优质的数学活动有助于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其实,数学探索的过程是非常有意思的,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充分给予学生较强的感官刺激,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教学当中。另外,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还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充分把握为学生拓展延伸的机会,在丰富数学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数学体验,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加以完善。
比如:《勾股定理》是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重点,这个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由逆定理能够将直角三角形中的“形”的特征,转化为“数”的关系,完美的体现了形数统一。在执教的过程中,笔者除了带领学生认识勾股定理的推理和应用之外,还为学生延伸了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数学需要学生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没有给予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时间,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时期的数学教学需要秉承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多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这样不仅能够为初中数学教学增添生机与活力,还能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申道明.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策略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5.
[2]朱铁.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对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J]. 学周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