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初次接受义务素质教育的小学生而言,各科教师最首要的教学目的莫过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对于数学这门具有客观实在性和抽象性的学科而言,学生有了求知欲就如同雪中送炭,能够借助“火热”的求知欲,融化“寒冷刺骨”的数学抽象性和客观实在性。下面就从“设情景诱思考”“拓内容长见识”以及“教文化建真知”三个方面,对激发学生数学求知欲,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求知欲;初步探究
求知欲是支撑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关键源动力。而将之原则应用到小学数学科目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就成了广大数学教师教学的重点。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只有短短的六年,而这六年的时间又分散成了每周几节的数学课中,这就注定学生提升自己的数学综合能力不能够只依靠数学教师。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的数学学习思路,从而让他们能够在没有教师的条件下,也能够凭借自己的求知欲对数学科目进行自主的学习。
一、设情景,诱思考
求知欲和兴趣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内涵,一般情况下,兴趣是求知欲的子集,后者是从属于前者的。但是在学习数学科目的条件下,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只在名称上面有一定的区别,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样的目的。而绝佳的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手段,莫过于创设课堂学习的情景。具体的情景不仅缩短学生进入数学课堂学习状态的时间,还能够提高他们在数学课堂参与的程度,提高他们的数学课堂学习侠效率。
具体来说,在学习“位置与方向(一)”一课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本节课是教授学生能够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但是在新时代下,学生完全能够为学生创设一种全新的情景。在传统模式下,教师的教学局限在平面二维上面,故教师就可以从这一点突破,教师可以为学生营建三维空间的情景,让学生在空间中学习“物体的位置与方向”。如此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拓展他们的思维模式。
二、拓内容,长见识
众所周知,数学课本的内容是有限的,而这对于当今时代的学生而言,是完全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的。基于此种认识,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便需要积极的为学生拓展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这样才能够符合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才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求知欲。
因为随着学生的数学知识面的逐渐扩大,他们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而这种心绪将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强烈求知欲。
具体来说,教师不需要拓展太高深的内容,他们完全可以打破学段的壁垒,为学生拓展还未曾学习的数学知识,从而将数学知识体系串联起来。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为学生拓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我们从知识点的汉语名称上也可以得出它们具备一定的关联性。当然学生学习的重点仍然是长方形和正方形,而拓展的立体知识只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故这部分拓展的内容即便学生不太明白也无伤大雅。相应的,在学习“测量”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测量所在的数学领域扩大到宇宙层级。例如,对于一颗彗星的飞逝速度该如何测量,一颗行星的存在周期应该如何测量等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局限点,突破他们的年龄认知,增长他们的见识。
三、教文化,建真知
数学文化的教授要从小开始。因为我国一直采取的中、高考升学模式,导致学生从刚进入义务素质教育的小学生涯中,就已经在潜意识层面接受了数学的学习是和学校的数学考试有莫大的关系的。而此种印象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有着消极影响,此种认识的偏差对学生的以后的数学学习的作用不亚于“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将数学思想纳入到平时的课堂授课内容中,当然不能够喧宾夺主,教师需要空白出几分钟时间,有意识的将数学人文知识背景纳入。例如在学习“年、月、日”的时候,在正式授课前的几分钟,教师就可以插入年、月、日由来的地理知识,“年月日,是一种指计时单位,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可能无法明白这部分内容,但是教师可以将这段知识直观化,借助形象具体的展示给学生,方便他们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还是应该以引导为主,以激发求知欲、学习兴趣为主。而数学知识的储备,还是应该放在第二位。毕竟对于年龄尚小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将死鱼递给他们,而是将捕鱼的技巧教授给他们。学生充满了求知欲,数学能力的提高就变成了时间问题。
参考文献:
[1] 小学 数学 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的思考 [N] . 梁俊 . 发展导报 . 2019---01---08 (020) .
[2] 浅谈 小学 数学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N] . 阮红丽 . 发展导报 . 2019---01---18 (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