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言建构与运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文核心素养重点表现在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能力上,因此,在强调文化回归的当下,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发挥古诗词教育的优势,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古诗词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古诗词
在过去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古诗词教学出现了程式化、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理解困难等问题,导致了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难以形成的情况。面对教学中客观存在着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师要正视教学的不足,加强对学生独立分析和鉴赏审美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美感的体验,通过有效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达到全面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目标。
一、关注体裁,注重节奏音韵
字正腔圆是阅读的基本要求,而在古诗词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还应当对古诗词的体裁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的体裁,了解不同体裁古诗词的节奏音韵特点,促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正确地表达。这样,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
比如,在学习《琵琶行》这一篇课文时,这篇课文的体裁是行,或者说是歌行,属古体诗,而古体诗的特点是不讲平仄,不讲对仗,用韵押韵,语言比较的自由灵活。因此,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注意句式的变化,让学生多次进行阅读,体会句意,并在不断的尝试中,结合自己对内容的理解进行断句。如“轻拢慢捻抹复挑”这一句,这一句是对指法的描述,根据意思,可以读为“轻拢/慢捻/抹/复挑”,这样,有助于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所具有的气韵之美。
二、读无定式,鼓励学生个性
古诗词有着意境无穷、体裁多样、情感丰富的特征,而不同学生的思想境界、情感经历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学生古诗词阅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不同的感悟,使用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式也会有所差别。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内心体验展开阅读。
比如,在学习《赤壁赋》这一篇课文时,对于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这一段,有的学生认同作者的观点,认为人应该保持乐观、超脱和随缘的精神状态,理性地对待生活,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但是有的学生却认为随遇而安虽好,但是却容易使人空虚,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并坚持为此努力。学生不同的观点也会表现在学生的阅读上,教师要借此引起学生的思考,对学生的不同情感表达方式给予肯定,使学生爱上诗词阅读。
三、还原背景,寻求情感源泉
每一首古诗词都有着独特的时代背景,并且不同的时代文化语言重点表达出的文化特征都是大不相同的,为了发展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应当加强古诗词背景的渗透,让学生能够追根溯源,全面了解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情感。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古诗词教学中适当地补充一些关于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等资料,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比如,在学习《劝学》这一篇课文时,从题目来看,这篇课文的主题十分的明确,但是如果只讲课文,却忽视课文的时代背景的话,学生的理解也会被限制在表面上。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补充战国时期这一时代背景,让学生理解当时诸子百家的情况,使学生理解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意义。如此,有助于升华学生的情感,提升教学的质量。
四、联系生活,丰富情感表达
古诗词的创作是从作者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出发的,因此,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古诗词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动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真正地获得审美上的愉悦。教师要鼓励学生将古诗词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相结合,拉近学生与古诗词之间的距离。
比如,在学习《登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一次失意的经历为线索,写一段话,让学生将自己的经历和作品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将悠远的文字和现实的感受相结合,感受古诗词给生活带来的蕴意。教师一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觉使用古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经历,使学生在看到相似的情景时可以联想到相关的古诗词,感受古诗词学习的成就感。
本文针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展开了一番探究。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途径,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意义,摆脱应试教育观念带来的思想束缚,使用满足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更为深刻地感受诗歌的美感,从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玉娟.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内容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
[2]陈麓伊.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