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PBL 教学模式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4/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9期   作者:蒋鲲
[导读] PBL教学把问题当作导向,要求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把问题当作中心,通过引导高中生对问题进行发现、全面分析以及解决来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
        摘要:PBL教学把问题当作导向,要求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把问题当作中心,通过引导高中生对问题进行发现、全面分析以及解决来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PBL教学能够对高中生在课堂之上缺少积极性,教和学脱轨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促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并且对高中生的科学思维加以有效培养。本文在对PBL教学的优势加以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究PBL模式在物理教学当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高中物理;科学思维

        前言:现阶段,在核心素养这一背景之下,我国对于教育事业越发重视起来。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乃是教育具有的主要功能。所以,在教育教学之中,学生自始至终都处在核心地位。一直以来,课堂教学都是教育开展的主要渠道,所以教师需要对以往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创新。教师在物理课堂之上对PBL这种教学模式加以运用,不仅能够帮助高中生对所学知识加以理解,同时还能提升高中生学以致用这一能力,发展高中生的科学思维以及科学素养,进而为其后续学习及发展奠定一定基础。
一、PBL教学的优势
        所谓PBL教学指的就是把问题当作导向,通过问题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第一,PBL教学能激发高中生物理兴趣、求知欲望及探索精神。高中生带着具体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进行科学探究或者社会调查,能够打破以往灌输形式的教学方式,对高中生的学习时间以及空间进行拓展,让高中生摆脱以往被动学习的困境,对物理知识进行主动学习。第二,对高中生发散思维进行培养,发展高中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开放性的物理问题可以促使高中生站在不同角度对问题加以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并且增强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特别是与生物、化学及数学学科间的联系。第三,对高中生合作意识加以培养。高中生在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期间,可以和同伴进行交流,进而获得其他同学的帮助。在此期间,可以增强高中生语言表达以及交际能力,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第四,提升高中生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处理的能力。PBL教学方法用问题对高中生进行刺激,促使学生在问题分析以及解决之中学习与掌握知识,这样可以促使其问题分析及处理能力得以提高。
二、PBL模式在物理教学当中的应用策略
(一)提升物理教师提问水平
        在PBL这种教学模式之中,物理教师需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以此来激发高中生思维,促使其对物理知识进行主动、积极的学习,帮助其树立起问题意识。所以,物理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现有提问水平,所提问题必须带有明确目的。假设提问是为了对高中生知识实际掌握情况进行抽查,帮助高中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那么教师可以进行以下提问:焦耳定律与欧姆定律之间有哪些区别以及联系?假设教师所提问题是为了发展高中生的科学思维,那么教师就可提出下面的问题:哪位同学可以举例来说明一下电磁感应具体产生条件?假设教师所提问题主要为了对高中生发散思维进行培养,则可在习题练习以后引导高中生对问题解决的其他方法进行思考,或者以此问题为基础对问题进行延伸。这样一来,可以帮助高中生对所学问题进行巩固,促使教学效果得以有效提高[1]。


(二)创设良好问题情境
        对良好问题情境进行创设能够促使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对其学习动机进行激发。课堂之上,物理教师可结合物理学科特征以及高中生具有的学习特征来对问题情境加以创设,借助问题情境来激发高中生问题意识。进行情境创设之时,物理教师首先应当对问题具有的价值性加以重视,确保问题具有探究性,并且把高中生知识能力当作基础提出问题,所提问题要带有一定难度,只有这样才可吸引高中生进行积极思考。同时,物理教师所提问题还需具有启发性,通过问题来启发高中生的科学思维。而且,教师提问还需具有拓展性,通过一个大问题来引发出若干子问题,进而帮助高中生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除此之外,教师所提问题还需对问题具有的现实性进行体现[2]。物理教师可以把学生生活当作基础,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以此来让高中生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加以感受,激发其物理兴趣,促使其对物理知识进行主动学习。例如,进行“宇宙航行”教学期间,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视频展示,之后提出问题:一个铅球以非常大的速度平抛出去,还能落回地面吗?为什么不能落回地面呢?同学们能否猜测一下速度的大小?怎样才能达到这个速度呢?通过上述问题可以引发高中生深度思考,促使其对物理知识进行主动探究。
(三)进行差异性的物理实验
        课堂之上,教师通过差异性的物理实验能够引起高中生认知以及实验结果方面的冲突,加强高中生的疑惑感,引导高中生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进行“欧姆定律”教学期间,物理教师可借助演示实验来引发学生思考。如在一个直流电路之中,物理教师可先用电压为1.5V的一节新电池来给灯泡供电,此时灯泡可以产生一定亮度。之后,物理教师可用两节旧的电池来供电,教师通过对实验条件进行转变,灯泡亮度会发生怎么的变化?多数高中生会认为由于更换电池,灯泡两端电压有所增加,所以灯泡亮度会提升。然而,事实上小灯泡变暗了。通过此种差异性的物理实验,能够让高中生产生一种感官差异,并且提出疑问“小灯泡为什么变暗了”其原理究竟是什么?物理教师引导高中生进行观察,之后带领高中生对有关知识(电源的内阻)进行探究。这样一来,可以让高中生带着问题展开学习以及探究,促使其学习效率得以提升[3]。
结论:综上可知,虽然PBL这种教学模式在国内还存在一些适应性的问题,然而其在国外课堂教学之中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所以,教师对PBL教学在物理课堂当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展开探究有着重要价值以及意义。教学期间,物理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提问题水平,为高中生创设良好问题情境,同时进行差异性的物理实验。只有这样,才可帮助高中生对所学知识加以理解及掌握,发展高中生的科学思维,促使教学效果得以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林碧艺.基于“层进式问题串”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16):10.
[2]黄禹钧.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问题教学”的研究和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163-164.
[3]杨苏扬. 讨论互动和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互感和自感”教学实录与反思[A]. .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第十卷[C].: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