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发表时间:2020/4/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1期   作者:夏望秋
[导读] 阅读理解在小学语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都是学生的丢分点。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迫在眉睫。
        摘要:阅读理解在小学语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都是学生的丢分点。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迫在眉睫。
        关键词: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阅读
        我国教育家孙云晓老师说过:“你如果养成了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尽它的债务。”一个人的学习习惯能够反映出他的性格、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同样,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够塑造他的性格,影响他今后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从而更有利于个体的成长。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规定阅读时间
        在班级,每天的12:40到1:00是学生的阅读时间,这个时间雷打不动,不能被其他事情占用,教师可以给学生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很快进入阅读状态,教师也要阅读名著或者教学类书籍,给学生做典范,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到了这个时间段就想阅读,阅读习惯自然也就养成了。
        在家里,家长和孩子约定一个时间看书,这个时间段其他什么事情也不要做,就单纯地阅读,不但孩子看书,家长也要看书,不是做做样子,而是真正看进去,这样,孩子耳濡目染,逐渐也会喜欢看书的。时间一长,到了这个时间,孩子自然也就拿起书来了。
        二、了解学生的阅读特点
        飞速发展的时代使得一切事物都是快的,如快餐、快递 。学生的阅读也是这样,他们喜欢图片多的,字少的,这样翻书就会比翻脸还快了。所以作为教师要把正能量的阅读带给学生,经常推荐给孩子们好书。例如《朝花夕拾》《雅舍小品》《狼王传》《史记》《昆虫记》《傅雷家书》《简爱》《骆驼祥子》等等,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可以先从儿童版读起,这样不至于产生厌恶的情绪。然后再去掉拼音,然后学生读青少年版本,就能走进名著中了。


        三、课外书的来源要广泛
        我常常在开家长会的时候说这样的一句话:“家长们,每到放假就要带孩子去书店,购至少50本书,如果您忘记了这件事,那么别问我孩子的语文成绩为什么这么低。”家长如果经济条件有限,那就去图书馆看书,办理图书证,每周都去,时间一长,孩子到了那个点,就想去图书馆了,就跟给鱼喂食一样,到点就喂,鱼形成了条件反射;到点就去图书馆,孩子也就爱看书了。
        国家为学校投资办学花了大力气,进行了大投资,建起了漂亮的图书馆,所以要好好地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学校要确立图书阅读时间,我上文提到的每天中午的时间段就很不错。因为都去图书室阅读,阅读空间有限,所以可以在班级阅读,每个班级在门口设立一个小小的图书架。供同学们阅读。
        四、养成阅读时动笔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教师将提前绘制的表格下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仿写并写下阅读后的感受。日积月累,孩子们的词汇量一定有很大的提高。语文就像大海,学生像赶海的人,一条一条地捉,最后才会满载而归!
        小学时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习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将终生受益!
       
       
        姓名:夏望秋
        出生年月:1976.11.23
        性别:女
        民族: 汉
        籍贯:吉林
        学历:本科
        现职称:小高
        研究方向: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