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BIM技术,有效替代了传统二维设计,对于市政道路设计优化有一定积极意义,在提升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规避了重新设计造成的损失,市政道路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更高。本文基于BIM的市政道路优化设计探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基于BIM;市政道路;优化设计探究
引言
利用BIM技术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是一种基于智能模型的流程,在具体的设计、运维中能够实现工程信息的共享,同时可以优化项目的设计方案、动态展示项目全过程,进而合理协调各阶段程序,在投资、工期和实践操作方面都有较强优势,显著提升工程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1 BIM技术简介
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其最主要特点是通过对概念方案的快速还原模拟分析及与周边环境的有机结合,充分展现设计意图,充分分析项目经济性、可行性、缩短比选决策时间、正确决策,多标段勘察设计信息的汇总存在设计误差,通过对多标段图纸的整合及建模分析,完整反映设计意图,同时还能检查设计是否有遗漏,是否有偏差,是否有优化空间等,从设计图纸、要求、工程量等方面为后期提供准确信息。
2 BIM技术的应用优势分析
道路信息模型技术有效应用了三维数字技术,同时搭配相关前沿技术进行研究和优化设计,通过软件构建的模型,有着多方面优势。可以针对道路节点进行数字化操作,功能包括三维动态设计和仿真分析。能够让道路优化设计具备可视化、模块化、设计系统化和设计精细化的特点。和相关环节。利用BIM技术及相关理念,可以促进市政道路的信息化、动态数据化发展,确保市政道路设计能够达到预期要求。
3市政道路设计中BIM应用存在的问题
3.1本地化程度不高
我国现阶段使用的BIM软件,多借鉴了欧美等国家的样例,我国BIM技术的应用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图集,且当前我国开发的BIM技术较为简单,用户体验较差,缺乏统一的标准,大多数情况都是依靠工作人员的经验完成工作。
3.2行业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当前阶段,我国国内BIM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且受到了大众的普遍关注。但是,多数应用者对BIM的认识仅局限在REVIT系列建筑类设计软件,BIM在基础设施中的应用很少被提及,这与同款软件本地化程度应用欠缺存在一定必然联系,同时也会受到同行业重视程度以及开放程度的影响。
4 BIM解决方案的技术创新点
在当前BIM平台不够完善统一,且缺乏BIM应用指导规范与标准的情形下,BIM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尚不成熟,但其作为智慧城市与工程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设计行业作为工程全寿命周期中技术层次最高的一方,需要做的是积极尝试,反馈设计实践经验,总结BIM应用规范及相关标准。
(1)支持道路任意的平竖曲线设计。该解决方案利用Revit的样条曲线拟合功能及自适应族,开发了能够自动识别曲线并能全参数修改的自适应参数化构件族,提高了Revit处理复杂曲线的能力,由此,可以在设计时支持任意复杂的道路平纵曲线。(2)支持道路桩号输入与调整,支持快速设计、快速变更。该解决方案创立了路线模型的设计方法,该方法支持路线参数及桩号的快速调整,结合自适应参数化构件族,使模型具有快速设计、快速修改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市政道路工程BIM的设计效率。(3)支持全专业协同工作。
该解决方案基于自适应参数化构件族自主编辑能力强的特点,采用工作集的协同工作方法,使道路、桥梁、隧道、建筑及给排水等多个专业均能在Revit中完成建模设计,保证了各专业的协同工作及数据融合。(4)支持无损融合的BIM+模拟应用。该解决方案创建的模型数据融合性好,可以与其他多数软件进行数据交互,为进行BIM技术的深化应用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保障。基于上述4个技术创新点,该方案可以方便快速地进行多专业的设计建模、可视化、协调、修改、模拟、出图流程,为实现市政道路工程的BIM正向设计提供基础。
5 BIM技术在市政道路路基的应用
(1)对于挡土墙碰撞的问题处理,在施工过程中,以挡土墙为支撑抵抗路基由于水流、承载等问题而产生变形。然而在实际施工中,挡土墙与现有道路、地下电缆的碰撞是引起施工进度、质量的主要原因。利用BIM可视化和模拟性,提前对挡土墙应用进行模拟,降低挡土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施工阶段的变更设计,缩短工期并且提高施工质量。
(2)优化碎石桩的排布,碎石桩施工时,因不同的排布方式和顺序不当时严重影响整个道路的施工质量。利用BIM技术的虚拟施工和可优化性,事前进行优化排布和虚拟施工,保证后续施工顺利进行。同时利用BIM技术中统计功能,对优化后的结果进行统计,根据统计数据制作关于碎石桩排布平面定位图。
(3)优化临时施工道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临时施工道路往往因材料堆放、施工车流较多、行人穿行、交通拥堵导致现场安全隐患较大,安全文明施工较差。利用BIM技术来表现施工的效果、检查碰撞、调整布局,按照规范要求、方案要求和具体过程情况,形成合理的道路方案。例如,马鞍山郑蒲港新区金蒲电子产业园工程占地20.4万㎡(306亩),建筑面积37.7万m2。包含15栋标准化厂房和1栋综合办公楼。施工道路在新陶路设出入口,所有综合管网提前预埋过路管道。但由于当地工程场地狭窄、单体较多,给临时道路布置,材料堆放,施工平面管理、文明施工带来一定难度。而借助BIM技术,在道路修建之前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了模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了整改和优化,进而满足了实际施工的要求。
6利用BIM技术进行场地规划分析
在市政道路优化设计中,场地规划分析比较关键。传统的场地规划设计中,一般是利用勘察人员的勘察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分析的结果和流程科学性不强。但是利用BIM技术,获得的成果比较好。利用BIM技术,能够实现厂内平面元素的立体化和直观化,进而有效布置各个工程阶段的场地,同时可以综合考虑各个阶段场地转换的方式,避免出现重复布置场地的问题。在使用BIM技术模拟时,需要根据标高方格网,把地形导入到BIM软件中,提前规划市政道路现场的标高系统和道路排水系统,明确合理标高,结合土方平衡的原则,尽可能避免或者减少填方和地挖。同时,利用BIM技术软件,使用GIS系统,可以优化道路整体布局,解决数据量较大以及分许不准确问题。通过BIM软件可以模拟城市道路空间,进而分析和评估车辆情况,有效搭配车道组件,进而促进市政道路设计的精确性和智能化。
结束语
BIM技术最初被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但是当时BIM的提出并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应用程度不高。在20世纪90年代,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社会开始对BIM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更为重视,并逐渐开始扩大应用领域,且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初期阶段,BIM是指建筑信息建模,而后随着科技的发展,BIM技术开始向工厂信息技术延伸,具有智能化、数字化的信息仿真模拟系统,实现了三维数字化的理念。与此同时,BIM技术也具有可视化、模拟性、协调性、优化型的优势,开始在建筑以及设计领域大放异彩。BIM技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解决了道路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且企业的收益也由此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吕成利,周忠丰.BIM技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与指导价值[J].中国标准化,2019(10):121-122.
[2]戴浒涛.基于BIM的市政道路设计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15):73.
[3]廖杰花.浅谈BIM技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居舍,2019(14):47.
[4]段荣丰.BIM技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8):196-197.
[5]李长杭.基于BIM的市政道路优化设计研究[J].四川水泥,201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