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 山西省长治市 046000
摘要:中国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13亿多人赖以生存的根本,究竟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无疑是中国经济的关键和基本问题之一。而对此国内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合作化、甚至现代化的观点似乎比较受到青睐;但有的观点似是而非,有的不完善。中国农业应该向何方向发展,仍需经济学同仁们的科学的理论、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认真的实事求是的探讨
关键词:中国农业;发展方向;文献综述
农业是民生之本。农业发展关系经济发展全局。作为百业之本,我国农业自从改革开放后政策变化就不太明显。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供给侧改革政策落实,我国正式提出了新的农业发展计划,这必将带动我国经济的全局发展。工农经济性质的变化以及新的发展趋势这些都必然会倒逼我国的农业经济格局新发展新变化。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这样的形势下必然也要提升和发展,适应新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中国建国之始,效仿的是苏联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这一模式,自开始到改革开放这种模式为中国工业发展带来了莫大的好处,以至于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农业地位从封建王朝的百业之本沦落为工业、服务业的附庸。尽管农业在这段时间跟随工业快速发展的脚步,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是农业想要真正发展还需要等待契机。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期工农性质的变化,我国的农业经济模发展还需要等待契机。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期工农性质的变化,我国的农业经济模式必须改变。农业经济转型改革,是为了平衡城乡差距,也是为了更好的增强国家农业宏观调控能力。目前经济改革大趋势下,我国农业转型已经具备了条件,国家农业转型期已经到来,农业转型势在必行。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13亿多人赖以生存的根本,究竟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无疑是中国经济的关键和基本问题之一。尤其是伴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曾经带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小农经济正在不断解体,中国农民诉求了几千年的“耕者有其田”土地制度原来并不一定就能给农民带来福音,中国的农业经济系统在耕地日趋减少、农民务农积极性继续低迷和农村空壳化、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强力冲击下正面临着步拉美国家、非洲国家农业的后尘——崩溃和被发达国家所控制的危险。而对中国农业发展方向的问题,国内并没有统一的认识,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合作化、甚至现代化的观点似乎比较受到政府青睐。下面就国内主要的集中有关中国农业发展方向的观点做一综述。
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
有学者认为,我国的农业资源条件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必然导致农业逐步转向高效农业的发展轨道。
他认为,“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必须高产、高效;要提高农民收入,从根本上讲,也必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农业投入要靠农业自身的积累机制,国家投入是有限度的,也难以旷日持久;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要发展高效农业”。
又有学者认为,可持续农业就是生态农业,就是科学技术农业,就是一种“帮助农民科学地选择优良品种、土地措施、排灌方式、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栽培技术、作物论作制度、农业与相应工业的合理配置等等,以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增加农业产出,以及永续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产”;“中国农村发展的滞后问题、农产品出口的质量问题、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土地相对短缺等等问题的关键是中国农村未能实现社会话大生产,未能实现农业的工业化、产业化,未能实现农业产品生态化。而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农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提高中国农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还有学著认为,“农业不同于工业,农业不存在一个像工业那样的工场手工业发展阶段,即农业直接的内部工序分工不可能自行产生,农业只能通过引进机械设备、优质良种等间接分工,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因此,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是由农业内部自发产生的,而是通过外部技术的引进产生的,农业规模经营应建立在工业对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走进农互补,互为基础的现代开放型发展道路,构建开放型的现代大农业”。
上述3种观点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都是对的。高效是任何经济行为、任何生产的基本原则,放之四海而皆难,农业追求高效也是自然。生态农业的说法是在农药、农膜、化肥在农业中大量使用后才出现的;一种耕地肥力不断下降、产品质量日趋下降、生态环境不断被破坏的生产方式,肯定是不可持续的;然而,农业要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要改变现在这种杀鸡取卵的农业生产方式,根本上是要改变现在的农业生产经营制度,而这却正是需要我们探讨的。现代农业,这实际上是指当今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方式;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要用大量的资本(实指生产资料)来替代劳动力,是因为他们人少地多、生产资源丰富;然而中国所处的约束条件跟欧美发达国家有天壤之别——人多地少、生产资源匮乏,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认为中国农业发展方向是用机械等生产资料(或资本)来代替劳动力,这是缺乏经济学的基本理念的表现,既不知道具体问题分析的道理、也没有深思过替代出来的劳动力又去做什么的问题。
结束语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市场经济下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补足我国农业短板的必经之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长足发展,依赖于对于我国农业产业经营发展特点的挣钱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必然能够使我国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
参考文献:
[1]芦千文,张益,对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以安徽省宿迁市为例[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02):24-31.